孔融就是一個例證。他做北海相時,遇到黃巾軍包圍,竟然“棄郡而去”,這于一郡之最高長官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后做青州刺史,“為袁譚所攻,自春至夏,城小寇眾,流矢雨集。然融憑幾安坐,讀書論議自若。城壞眾亡,身奔山東,室家為袁譚所虜”。強敵攻城,流矢如雨,“孔市長”自家既無破敵良策,又不召集眾謀士共商破敵大計,更不去鼓舞全城軍民人等同仇敵愾,共御來犯者,只是“憑幾安坐,讀書論議自若”。當然,在“強敵攻城,流矢如雨”的險惡情形下,仍能夠安安穩(wěn)穩(wěn)地坐在墊子上,雙肘扎扎實實地支在案幾上一心一意地讀書,說明孔融心理素質(zhì)極佳,抗干擾能力超強,沉穩(wěn)與定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甚至還說明他酷愛學習,一支支大羽箭雨點般飛來,全城軍民人等個個心驚膽戰(zhàn),不知下一刻是死是活,他卻手不釋卷,真乃奇人也。青州城終于被攻陷,別說保城保民,他誰也保不了,他的老婆孩子都叫袁譚給逮住了,成了俘虜。但他自己有一副好腿腳,跑得飛快,一溜煙地奔山東而去??梢姶巳藳]有匡世之才。他僅僅是個名士,只能做個清談者,或文化傳承者,著實缺少東漢末年群雄逐鹿時所需要的政治才干、軍事才干、行政才干。
在那種戰(zhàn)亂時代,問責制并不嚴厲,保一城,丟一城,勝一陣,敗一陣,也算不得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所以孔融的官還是照當。畢竟他是孔圣人之后,當代大名士嘛。孔融來到許昌,任將作大匠,后遷少府。這回他離曹操挺近,所以離死亡也挺近。其實像孔融這種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人,潛入深山大澤最佳。而現(xiàn)在孔融這個眼中釘、肉中刺整天直挺挺地站在曹操的面前,又不惜飛蛾投火、以卵擊石,專門給曹操挑刺兒,所以他必死無疑。
幾乎曹操做什么,孔融就反對什么,且大逞才子氣、名士氣,冷嘲熱諷,皮里陽秋。不知道他這樣做的目的是反對強權(quán),還是擴大自己的名士聲望,但結(jié)果只能是死路一條。曹操對孔融一直忍耐著,孔融的狂卻沒有收斂的意思。他不知曹操暫時容忍他這個狂徒的喋喋不休,是顧忌他的名聲。孔融畢竟是“素王”之后,海內(nèi)名士,少有奇才,長又“自以智能優(yōu)贍,溢才命世,當時豪俊皆不能及”,曹操殺他還是要費一番思量的。如果他稍微懂得一點沉默葆光之道,他就可以保全自己,保全他未滿十歲的一雙兒女??稍诩橄嗖懿倜媲伴]口不言,他就不是孔融了。他存在的全部意義就在于這個“言”。于是他蜂針一樣的語言,帶著近于惡毒的火焰,不斷地噴向曹操,將曹操扎得渾身不自在。其實這兇險的火焰燒毀的必定不是曹操,而是孔融自己。
他和曹操不是一開始就交惡的,他們甚至還做過一段時間的朋友,他也曾寫詩贊美曹操。他的六言詩這樣寫道:“從洛到許巍巍,曹公憂國無私。減去廚膳甘肥,群僚率從祁祁?!钡澜缟喜豢赡苡心繕?、利益、精神系統(tǒng)都不一致的朋友。當孔融發(fā)現(xiàn)曹操并不是“憂國無私”,而是“憂國有私”,他不是能夠拯救大漢的伊尹、霍光之類的人物,很可能是代漢自立的奸雄時,他的怒氣就上來了,看曹操做什么都不順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