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斯 (2)

當理想遇到權力 作者:張大威


李斯之所以能夠實踐韓非的理論,是因為他先后做過秦始皇和秦二世的丞相。丞相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官,他有充分的舞臺來進行他的政治實踐。李斯這個人,用下面這幾句話就可以概括:其人貪,其心毒,其行狠,其手黑,其智狡。堂堂大秦帝國丞相的人品卻如此下劣,這也許跟他生活的時代有關。那是個混亂至極的時代,教化夷陵,風俗頹敗。也許正因人品低劣,他才能從區(qū)區(qū)一個楚國上蔡的郡小吏做到大秦帝國的丞相。亂世往往是大澤龍蛇并起,高天鷹梟并飛。在亂世的濁浪迷霧中,李斯尋找著自己的人生定位。終于,他在兩只生存境遇完全不同的老鼠身上“悟道”。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史記·李斯列傳》

在見證了廁鼠和倉鼠的不同遭遇后,李斯領悟到做人的真諦:這世上的好東西基本上是為倉鼠準備的,而與廁鼠無關。于是他決心成為一只倉鼠。在那風云際會的戰(zhàn)國時代,不止一個流氓惡棍變得皇皇赫赫,足登要路,身居要職了。他李斯豈是池中物,甘于郡小吏的位置,徒嗟日暮,坐對云生?

李斯還算有自知之明,他知道雖然自己有做一只富貴倉鼠的志向,但是以一個區(qū)區(qū)的郡小吏——相當于今天各種機關中普通的公務員,“原始積累”太差。高遠的志向沒有巨大的智力支持是不行的,他要求學,儲備知識,使自己有資本進入權力階層,使自己有閃光點,能夠被發(fā)現,被賞識,被重用。于是他跑到荀子那里,學習帝王之術。他知道,他可以沒有氣節(jié),沒有人性,但是絕對不能不掌握這帝王之術。這帝王之術是他在未來的日子里立足于政治舞臺的唯一法寶。荀子究竟口傳心授了他些什么,史無詳載,司馬遷只用三個字帶過:“學已成?!币簿褪钦f知識儲備的階段已經結束,小吏李斯已經滿肚子政治陰謀、治國方略、愚民手腕兒。美玉在櫝中,只等良賈來。然而李斯可不像孔子及其弟子那樣傻得可笑,還靠什么良賈來沽,他要自我推銷,送上門去,他要排除一切中間因素,去尋找自己和權力的直接結合點。他向老師荀子作別,并洋洋灑灑地發(fā)表了一通告別辭,其中幾句很是精彩:“故詬莫大于卑賤,而悲莫甚于窮困。久處卑賤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惡利,自托于無為,此非士之情也。故斯將西說秦王矣。”

李斯日夜兼程來到秦國。他先是投在呂不韋的門下做家臣,由此靠近了秦國權力階層的核心,得到了向秦王政——也就是后來的秦始皇游說的機會。李斯知道秦王的雄心如烈火般熾熱,他就獻策如何吞并六國。李斯看透了秦王的心思,他說的每句話都讓秦王感到亢奮、熨帖——他確實有做一只富貴倉鼠的聰明才智。他對秦王說,要吞并六國,首先就要離間六國的君臣,防止六國合縱,一起對付秦國。對六國的諸侯和知名人士,凡是可以用錢財收買的,就饋贈禮物來拉攏;不肯接受禮物者,就用鋒利的劍殺掉。這計策很毒,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沒有中間道路可走。秦王采納了李斯的計謀,于是載著金銀財寶的馬車和佩帶著利劍的刺客紛紛走出咸陽,趕往六國。中國歷代專制主義者都熱衷于“肉體消滅”,其始作俑者該是秦始皇與李斯。為惡的源頭一旦形成,便很難阻斷。它頑固地沉淀在歷史中,等待著某一天精確地在政治生活中再現。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