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謝碥的好風(fēng)水體現(xiàn)在哪里我不知道,現(xiàn)在所謂謝碥的風(fēng)水好,是從20世紀(jì)80年代開始的,陸續(xù)有人考上中專、中師、大學(xué)。謝碥七八十年代生的娃娃全都跳出了農(nóng)門,端了鐵飯碗。若只是出一兩個這樣的孩子也不算是值得炫耀的事,但那一批的孩子都考上了學(xué)校。謝碥不僅在謝碥人心里,就是在周圍學(xué)校老師心里都成了風(fēng)水寶地。讀書的孩子去報名,老師問哪里的?答是謝碥的。本來不怎么經(jīng)意的老師會抬頭打量一下這個孩子,然后贊道:謝碥的???謝碥的好??!謝碥的孩子都聰明!讀得書!其實只有謝碥的人自己知道,謝碥的孩子“讀得書”,是謝碥上院子的孩子為謝碥掙來的。上院子其實就只三家人,謝家的、陳家的、李家的。陳家是陳四和陳五兩兄弟,兩兄弟的四個孫女像四朵新鮮鮮的梔子花,一朵趕一朵地白,一朵比一朵地香,一個賽一個地能干,先后以高分考上了學(xué)校;教書先生李之言的孫女,又白又瘦,聲音極細(xì),“蚊子一樣的聲音”,她母親經(jīng)常這樣比方她,也考上了學(xué)校。謝碥的大姓,謝家的人,卻沒一個出頭的。在村上做會計的謝開章,也是上院子的,對這一事實既感羞愧也感無奈,就只有搖頭嘆氣:沒(音mo)的法的,沒法啊,天資就差,后天又不努力,只有揉(音rua)泥巴的命。說到揉泥巴,下院子和中院子的孩子個個都是好手,好多男孩子放學(xué)回家第一家事情就是去窯上揉泥巴。謝碥有兩孔磚窯,燒火磚賣,中院子謝家和下院子謝家的人,幾乎都靠此維生。陳家是吃公糧的,李家是教書匠,楊家拖著蜜蜂四處趕花,沒有人對燒窯有興趣。中院子和下院子的人家,都把自己的良田用來做磚坯瓦坯了。田里挖出方正的深坑,用來踩泥、和泥,人站在坑里,做磚坯和瓦坯的工具放在坑邊,在那坑里一待就是一半天。對于謝碥來講,上院子的人搞的是陽春白雪這樣的事情,中院子和下院子的人做的是下里巴人的事情。對于這點,謝碥的人心中是有數(shù)的。陳家和李家的女孩子不會去中院子和下院子耍——一是被父母們禁止,二是女孩子們慢慢養(yǎng)成的一種高傲的自覺;謝家的孩子們,卻經(jīng)常跑到上院子做作業(yè)。這些孩子,父母本也是管得緊的,也是希望他們學(xué)習(xí)好的,只要他們說去陳家、李家做作業(yè),父母都放心得很;但陳李兩家的大人卻不怎么歡迎,怕自家的乖娃娃跟著學(xué)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