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的感知
關于味覺的運行方式,現(xiàn)存的解釋有五六種,我也有自己的觀點,具體如下:
像我們以前常說的那樣,味覺是在濕潤條件下進行的一種化學過程,也就是說,食物的美味分子必須先溶于液體中,然后才被覆于味覺器官表面的神經(jīng)突起、舌乳頭或者吸盤等吸收。且不論這套味覺理論正確與否,它已經(jīng)是建立在實實在在,甚至是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zhì)基礎上了。純水不會產(chǎn)生味覺,因為它不包含味覺分子。不過在水中溶解一點兒鹽或幾滴醋,味覺便立刻起作用了。與水不同,飲料都能給人留下印象,因為它們或濃或稀地溶解有滋味的味覺粒子。將不溶解的物質(zhì)顆粒放入嘴中,舌頭是品不出滋味的,因為此時舌頭只有觸覺,沒有味覺。
對于那些堅硬而有滋味的東西,首先要用牙齒將它們嚼碎,接著唾液和其他液體會把它們浸濕,再由舌頭將它們壓到上腭。這樣才能擠出味道,味覺器官才能感受到足夠的滋味,并根據(jù)滋味決定是否允許這些嚼碎的物質(zhì)進入胃中。
這套理論雖然還有待深入研究,但它無疑回答了核心問題。即使有人問帶來味覺的物質(zhì)是什么,我們的回答是適于被味覺器官吸收的可溶性物質(zhì)。如果問味覺物質(zhì)的運動方式是什么,答案是只要它處于溶解狀態(tài)并能進入接受、傳遞感覺的感受器中,便能立即起作用??傊痪湓挘挥腥芙獾幕蝰R上就能溶解的物質(zhì)才是有滋味的。
關于味道
味道的品種可謂不可勝數(shù),因為每一種可溶物都不會與另一種物質(zhì)味道完全相同。另外,由于不同味道之間相互滲透、相互作用,使味道的辨別變得更為復雜難辦。從最美味的到最難吃的,從草莓到藥西瓜 的所有味道,幾乎不可能一一分類。之前所有分類的嘗試沒有一次是成功的。
這種失敗并不令人吃驚,因為我們知道基本味道就已經(jīng)不勝枚舉,每一種又能以各種比例混合產(chǎn)生更多的味道品種,這可能需要一種全新的語言來進行表述,要解釋清楚、一一標明則需要連篇累牘地做記錄。
迄今為止,所有關于味道的表述都達不到科學無誤的程度。我們只好使用一些諸如甜、酸、苦之類的詞匯來表達,抑或用好吃和難吃來描述;話雖如此,這些描述對于理解食物的味道已經(jīng)綽綽有余了。
后人對味道的研究一定會后來居上,超過我們,因為化學的進步將有可能揭示味道產(chǎn)生的來龍去脈和基本組成。
嗅覺對味覺的影響
根據(jù)我寫作的安排,現(xiàn)在到了探討嗅覺作用的時候了。嗅覺對于品嘗美食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是根據(jù)我的閱讀經(jīng)驗,還沒有一個作者對此予以足夠的重視。
在我看來,沒有嗅覺協(xié)助就無法完成品嘗的所有過程。我甚至相信嗅覺與味覺實際上是同一種感覺。如果說嘴是實驗室,那么鼻子就是煙囪;或者更確切地說,嘴品嘗的是有形的物質(zhì),而鼻子品味的是無形的氣體。
我的論證嚴謹縝密、不容置疑,但我并不想因此自詡為一門新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我只將它作為研究成果展示給讀者,證明我對此進行過深入思考。我還將繼續(xù)闡釋嗅覺的重要性,即便嗅覺不是味覺的組成部分,它也起著與味覺相輔相成的作用。
所有美味一定會產(chǎn)生味道,兼有嗅覺和味覺的特點。吃東西的時候都能感覺到食物的氣味,有的當時就意識到了,也有的要回味一下。對于未知的食物,鼻子起到了哨兵的作用,它會喝問:“這是啥?”
當嗅覺被阻斷時,味覺也將失靈,這可以用三個不同的實驗來驗證。第一個,當我們身患鼻炎或者嚴重傷風時,味覺功能也將徹底喪失。這時舌頭依然功能正常,入口的美味卻變得味同嚼蠟。第二個,在吃飯時用手指將鼻子捏住,人的味覺將變得遲鈍。使用這種方法可以吃下最難吃的藥而不會引起不適。第三個,用下面的方法可以觀察到同樣的效果。如果在吞咽食物時將舌頭頂住上腭,而不使之恢復原位,氣流被阻斷,舌頭就會嘗不出味道。
三個實驗證明了同一個道理:沒有嗅覺的協(xié)作,人就只能感知食物的滋味而不能聞到它的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