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何嘗不知道這時的河北形勢十分復雜,但是對他來說,留在劉玄身邊才是最危險的,自己根本沒有施展的機會,無異于一條囚龍。而只有掙脫出來,才會有飛騰九天的機會。所以他采納了馮異的建議,通過馮異的好友曹竟結識了尚書曹詡(曹竟的父親),終于在曹詡和劉賜的幫助下得到了離開洛陽宣慰河北的機會。
一路行來,劉秀一直在思索著如何開展宣慰,他一方面希望早日擺脫更始政權的限制,另一方面也對在河北的發(fā)展信心不足。到了鄴城(今河北臨漳西),他在長安求學時的朋友鄧禹從南陽趕來投奔他了。鄧禹素來知道劉秀并非池中之物,而劉秀在鄧禹這個老朋友面前,也不隱瞞自己遠大的政治抱負。鄧禹對劉秀說:“現在赤眉軍到處擾亂,四處擄掠,難以有所作為;更始帝劉玄又是昏庸無能之輩,遇事優(yōu)柔寡斷,而他手下綠林系那幫悍匪只知道貪財好色,根本不會有長遠的打算,更不懂治國愛護百姓的道理,劉玄治不住他們,早晚是失敗的下場。
普天之下能上應天命的也就只有主公了。只是主公雖然首先發(fā)起義軍,打著復漢尊劉的旗號,到現在卻始終沒有安身立命的地方。我認為為今之計,主公應該延攬人才,收取民心,拯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我想以主公的雄才偉略,天下由主公一統(tǒng)必定指日可待。”
劉秀聽了果然大喜,如撥烏云而見青天,對自己未來的發(fā)展有了明確的打算。從此,劉秀把鄧禹當成自己的軍師,就住在自己的內府,有時甚至同榻而臥,商議機密大事。
馮異也向劉秀進言過:“自從新莽篡漢,政令朝令夕改,百姓都不知道如何遵從?,F在主公奉命宣慰河北,應該盡快使百姓的生活恢復以前有所遵從的狀態(tài)。主公要盡快指派官員前往各郡縣主事,并審理前朝的冤獄,更改政令,眼下正是收取人心的大好時機?!瘪T異、鄧禹等人的建議,使劉秀堅定了信心。
此后劉秀到各處宣慰,都是先開展調研工作,了解民情,然后著手審理以前的積案,釋放王莽時期被冤屈入獄的囚犯,廢除王莽時期的苛政,恢復漢時的官職、稱呼,劉秀還黜陟官員,論功行賞。他像州牧、太守一般處理著日常事務,其勤政愛民的作風讓他聲名遠播,以至于許多地方的百姓聽說劉秀來了,都擔酒端肉歡迎他。但是劉秀都婉言謝絕,同時他要求自己的部下不得擾民??嘈慕洜I了幾個月,河北終于初具規(guī)模,劉秀松了口氣,自己馬上就要做點什么了。
在邯鄲他遇到了一個對他的未來很重要的人——耿純。耿純是巨鹿(今河北平鄉(xiāng)西南)人,豪門望族出身。從父親到自己都在新莽朝廷當過地方大員。耿純通過李軼接受了更始帝的招安,與劉秀相同,持符節(jié)招安撫慰河北。兩人在邯鄲偶遇,耿純看到劉秀的器宇軒昂,進退有度,心里漸生好感,而劉秀對也是他禮待有加。等到看了劉秀的部隊,雖然人少,但是整齊有序,士氣昂揚,于是更對劉秀敬佩不已,便產生了追隨劉秀的想法。為了表示自己的誠意,耿純獻上幾匹好馬和幾百匹絲縑作為禮物送給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