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志趣相投(9)

毛澤東和他的秘書們 作者:葉永烈


1944年6月,臨產(chǎn)的董邊住進中央醫(yī)院。跟她住在一起的一個產(chǎn)婦,是棗園鄉(xiāng)西溝村村長的媳婦,叫吳桂花。吳桂花已經(jīng)生了四個孩子,都沒有成活。這一回生第五胎,生下來又死了,吳桂花正哭哭啼啼。

董邊決定把小孩送給吳桂花,對她說:“不管我生下的是男孩還是女孩,都給你!”

“給我了?!”吳桂花吃驚地睜大了眼睛。

“一言為定!”董邊用很堅決的口氣說道。

沒一會兒,吳桂花的丈夫來了。她的丈夫一聽,自然喜出望外。不過,他還是有點顧慮,問董邊道:“你真的不要孩子?孩子長大了,你也不要?”

“口說無憑,立字為據(jù)!”董邊說道,“我可以寫一張永遠不要這個孩子的字據(jù)給你們?!?/p>

這下子,吳桂花和她的丈夫相信了這位女干部說的是真話。

董邊分娩了,生下一個胖小子——她的母親因為只生女孩、沒生男孩,一輩子受氣;她自己也因為是個女孩,一生下來差點被剝奪生的權利。然而,如今她生下了男孩,只看了一眼,連奶都未喂一口,就送人了!田家英來了,也只看了一眼孩子。在那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他們哪有一個安定的小窩?哪有精力照料孩子?

董邊是個說話算數(shù)的人。她完全遵從她的諾言,沒有再向那個老鄉(xiāng)要回自己的孩子。不過,作為母親,她總牽掛著兒子的命運。她自己去看兒子不方便。她曾托中央政治研究室同事褚太乙同志在下鄉(xiāng)時去老鄉(xiāng)家看望過,聽說孩子長得很好,她也就放心了。

解放后,她從未去查找過那個孩子的下落。盡管要找的話,是不難找到的,因為孩子所在的那家有名有姓,地點也清清楚楚。但是她立過“永遠不要”的字據(jù),她說應當“取信于民”,永不反悔。

那些日子里,田家英從中央政治研究室調(diào)往中共中央宣傳部,在胡喬木的領導下,他和曾彥修(筆名嚴秀)一起編寫小學課本。

田家英成了延安的“秀才”。他為延安《解放日報》寫了許多雜文。他的雜文確實“雜”,古今中外,廣征博引,反映出作者是一位道地的“雜家”,有著政治、歷史、文學、哲學的廣博知識。

他和董邊在努力地工作著,“一切為了進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