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德充符 人不看重內(nèi)涵,豬看重(1)

莊子現(xiàn)代版 作者:流沙河


德就是得,修道而有所得,不是指作為社會規(guī)范的世俗道德。德在這里就是修道者的內(nèi)涵。內(nèi)涵充實,外表顯彰,這就是德充符的意思。符本竹之外皮,引申義為外顯?!洞髮W》說的“誠于中而形于外”和《孟子》說的“充實而有光輝”同“德充符”的意思差不多。

本篇依次敘述六名殘疾賢士,個個內(nèi)涵充實而外顯,可以治國濟民,可以講學傳藝。唯獨哀駘它,德充不愿符,內(nèi)涵充實而不愿外顯,逃離魯國,歸隱去了。這就更上一層樓了。莊周最贊美的不是這些賢士,而是圣人,所以六名賢士之后,大贊圣人。圣人,這是莊周理想中的圣人,不是儒家的孔圣人孟圣人。圣人蹤跡縹緲,形容模糊,正面不好說,就從反面說。說他一不籌謀劃策,所以不要知識;二不搗亂肇事,所以不要紀律;三不丟臉失格,所以不要品德;四不賺錢發(fā)財,所以不要技能。圣人的內(nèi)涵只是順應(yīng)天命,不存在充實不充實的問題,更談不上外顯,已到否定德充符的最高層了。

終篇作為對比,牽來梁國相爺惠施,先交鋒,后批判?;菔┩庑坞m無殘疾,內(nèi)涵卻空乏,外現(xiàn)疲困相,仍執(zhí)迷不悟。以道觀之,殘疾人士內(nèi)涵充實,就不算殘疾了。倒是不殘疾的惠施,他真殘疾。

文章順流而下,滔滔漫漫。終篇忽挽狂瀾,飛水騰空,到更高層,戛然而止。

一、獨腳教授引起轟動

魯國的獨腳人王駘,出身王族,所以姓王,倦怠言語,所以名駘。駘就是怠,倦也。王駘學養(yǎng)厚積,內(nèi)心充實,講學為生。聽過他講學的已有三千人,同孔子的學生一樣多。王駘為人正直,年輕時犯過法,受刖刑斬一腳,所以獨腳。魯國有個常季聽了王駘講學,心頭不服,去請教孔子,提出疑問說:“那王駘算什么,犯有前科,斬成獨腳,公然辦講座,同老師抗衡。站在講臺上,不教不訓,隨便聊天。坐在會廳里,不議不論,偶爾插話。奇怪的是聽講者都虛心,回去還說收獲很大。所謂不靠言傳而靠意會,真有那么一回事嗎?老師怎樣評價王駘這個人呢?”

孔子說:“這王老師大智大慧,是個圣人。我只是來不及去看望罷了,遲早我要拜他為師。至于那些晚生,學養(yǎng)比我還淺,內(nèi)心比我還空,不去好好聽講,行嗎?豈止魯國讀書人,我真想率領(lǐng)天下讀書人去聽他講學呢?!?/p>

常季說:“一個獨腳殘廢人呀,竟能那樣強烈影響老師,當非等閑之輩的了。果真如此,他又是怎樣運用智慧的?”

孔子說:“死生問題夠大了吧,不會觸動他的內(nèi)心,影響他的行為。天塌下來.地陷下去,也不會使他有失落感。他不假借什么等待什么,所以內(nèi)心安定,不隨外物變化。外物不管怎樣變化,小變化雙腳變獨腳,大變化桑田變滄海,他都不理睬,仍堅守自己的觀點?!?/p>

常季問:“什么觀點喲?”

孔子說:“齊物的觀點。人間萬物,若用異物的觀點看,只見矛盾,本來相附相親的肝臟與膽囊也會成為相殺相仇的楚國與越國,世界就混亂殘缺了;若用齊物的觀點看,見到統(tǒng)一,本來相殺相仇的楚國與越國也會成為相附相親的肝臟和膽囊,世界就和諧圓滿了。他堅守齊物的觀點,等同是非,于是看不順眼的看得順眼了,看得順眼的也不必多看;聽不入耳的聽得入耳了,聽得入耳的也不必多聽。看什么不看什么,聽什么不聽什么,他都無所謂,不存在宜不宜的問題。誰能像他這樣,內(nèi)心就和諧了。他堅守齊物的觀點,混同萬物,包括自己軀殼在內(nèi);視萬物為一體,所以忘懷得失。某人失去一只腳,正如某地失去一塊土,值不得他念念不忘。誰能像他這樣,內(nèi)心就圓滿了。和諧圓滿,他的內(nèi)心就充實了?!?/p>

常季說:“看來他是用理智管束行為,用觀點塑造內(nèi)心。既經(jīng)塑造,便失去內(nèi)心的常態(tài)了。他的內(nèi)心保持常態(tài),讀書人為什么朝他那邊跑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