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 我頂禮膜拜的偶像(1)

發(fā)現(xiàn)的樂趣 作者:理查德·費曼


伊麗莎白一世時期的劇作家本·瓊森(Ben Jonson)曾撰文寫道:“我確實熱愛此人,狂熱程度不亞于任何一種偶像崇拜。”“此人”指的正是瓊森的良師益友—威廉·莎士比亞。瓊森和莎士比亞都是卓有成就的劇作家。瓊森是一位飽學之士,頗有學者氣質(zhì);而莎士比亞則是個天才,不拘小節(jié)。所謂的“文人相輕”在他們之間根本不存在。莎士比亞比瓊森年長9歲,在瓊森開始創(chuàng)作前,他的經(jīng)典名劇就已經(jīng)登上了倫敦各大舞臺。正如瓊森所言,莎士比亞“待人真誠,率性坦然”,不僅對他這位年輕的文友鼓勵有加,還不吝獎掖后進。莎士比亞對瓊森最有力的扶持就是在1598年瓊森的第一部戲劇《人各有癖》(Every Manin His Humour)首演時,他親自擔綱主演。這部戲轟動一時,瓊森就此開始了劇作家的職業(yè)生涯。那年,瓊森25歲,莎士比亞34歲。在這之后的歲月里,瓊森繼續(xù)創(chuàng)作詩歌和劇本,他的許多劇本都交由莎士比亞的劇團演出。瓊森憑自己的努力成為一位蜚聲于世的詩人和學者,身后得以入葬威斯敏斯特教堂。但是他從未忘懷老朋友對他的提攜之恩。莎士比亞去世后,瓊森寫了一首挽詩,“致我最敬愛的大師—威廉·莎士比亞”,詩中有這樣的名句:

“他不屬于某一個時代,而屬于所有世紀?!?/p>

“盡管你不大懂拉丁,更不通希臘文,

我不到別處去找名字來把你推尊,

我要喚起雷鳴的埃斯庫羅斯,

還有歐里庇得斯、索??死账?,……

也喚回人世來,聽你的半統(tǒng)靴登臺?!?/p>

“天籟本身以他的心裁而得意,

穿起他的詩句來好不歡喜,……

然而我決不把一切歸之于天成:

溫柔的莎士比亞,你的工夫也有份。

雖說自然就是詩人的材料,

還是靠人工產(chǎn)生形體。誰想要

鑄煉出體筆下那樣的活生生一句話

就必須流汗,……

團為好詩人靠天生也是靠煉成?!?/p>

瓊森和莎士比亞的故事跟理查德·費曼有什么關系嗎?答案很簡單—我可以照搬瓊森的原話:“我確實熱愛此人,狂熱程度不亞于任何一種偶像崇拜?!庇捎诿\的眷顧,我有幸拜費曼為師。1947年,我從英國來到康奈爾大學求學,自以為學識淵博,頗有學者風范,可是費曼這個不拘小節(jié)的天才立馬讓我心悅誠服并甘愿拜在其門下。仗著年少輕狂,我自比為瓊森,將費曼比作莎士比亞。我不曾指望在美國遇到莎士比亞那樣的導師,但是這樣的人一旦出現(xiàn)在我面前,我就會一眼把他認出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