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終南山云卷云舒 3

鴻蹤照影 作者:杜國玲


其實,此山本名太乙山,湖叫太乙湖,是歷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樂避暑之地。漢唐兩代曾建過太乙宮和翠微宮,天池周圍還曾有老君廟,圣母行宮等,雖都傾圮無存,但從名稱和遺跡看,這山頗具仙風道骨。遠遠望去,那群山中的最高峰最奇特,巔頂有一巨石矗立其上,如身姿修長著寬袍之人,正仰觀天宇,稱為太乙觀星石。在近晚時分遠遠望去,恍若天光虛影中的人物剪影,逆光,黑白分明。

至此方知,南五臺與翠華山毗連綿延,實為一體,古代統(tǒng)稱之為太乙山。當然,它們各有各的屏障和縱深,各有各的洞天福地與晨鐘暮鼓。但今天給我的感覺,南五臺仍因佛教而聞名,而翠華山的道教已式微,變?yōu)槊耖g紀念與追求美好愛情的地方。

這兩座山地處終南山的核心區(qū),為“南山之冠”,而且靠近古長安。正如王維所說,“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這些山至今依然奇峰秀嶺,碧水縈繞,四季千變?nèi)f化,亦如王維當年所見: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在這里,我常常想起王維。就是這個王維,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個年頭里,選擇終南山為隱居與終老之地。他常常在終南山的輞川岸邊,坐忘于山水之間。他的詩和畫因此充滿禪意,也因而具有十分獨特的藝術(shù)感染力,讓后人吟誦至今。從他下面的一首詩,可以看出他在終南山的修行的境界: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在那個傍晚,我看到的終南山是一幅秋山如醉圖。呈奇特白色裂紋的高山石崖間,很多植物的葉子開始發(fā)紅,山谷里,暮靄中,一些高大的銀杏樹在綠圍中暈染出黃亮的霧團,而夕陽映照的巖崖邊,簇簇紅葉像怒放的花叢,蠟花一般,殷紅而透亮。

滿山的石海之濤啊,如房如蓋如碩丘。一些巨崖還在緩慢地崩裂,正在形成新的刀切一般的一線天。

難怪孟郊游終南山,要說“南山塞天地,日月石生花”呢,呵呵。

一年后的某一日,偶然看到美國人波特去終南山尋訪中國當代隱士的書,名叫《空谷幽蘭》,他稱終南山為隱士之山,文中是這樣寫他“訪王維而不遇”的:

在中國古代,選擇隱居生活并不總是意味著艱苦的生活。除了宗教苦行者和正直的窮人之外,還有一些富有的隱士,他們的藝術(shù)感受力促使他們走出城市,走進附近的山里。住在離長安一日行程之內(nèi)的清貧的終南山隱士們,偶爾會發(fā)現(xiàn),他們正在與中國最有教養(yǎng)的人分享自己的茅篷。

(2006.11)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