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危險的誘惑 (3)

榮氏百年 作者:杜博奇


就在花旗銀行表示對中信泰富“管理能力失去信心”之際,榮智健發(fā)動了“股價保衛(wèi)戰(zhàn)”。

一方面,榮智健以個人名義增持100萬股中信泰富股票,持股量上升至19.17%,同時中信泰富母公司中信集團增持200萬股,意欲拉升股價,阻止下跌勢頭。

另一方面,為堵住債務黑洞,榮智健緊急飛赴北京總部“搬救兵”,市場傳言,中信泰富甚至有意出售旗下非核心業(yè)務抵債。

許多投資機構聞風而動,致電榮智健希望洽談資產。在他們看來,中信泰富在香港擁有航空、隧道、物流等優(yōu)秀資產,抄底極為合算。榮智健顯然不肯輕易放棄辛苦打拼來的江山,表示不會選擇在股市低迷時出售資產,最遲要等到金融危機過后,以對小股東有所交代。

香港證監(jiān)會與香港聯(lián)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簡稱香港聯(lián)交所)對中信泰富調查期間,中信泰富董事總經理范鴻齡宣布暫停履行所有公職,避免引起潛在的角色沖突。

范鴻齡是中信泰富僅次于榮智健的二號人物,在香港政商兩界威信頗高,此前擔任紀律人員薪俸及服務條件常務委員會主席、輸入優(yōu)秀人才及專才咨詢委員會主席等職務,被認為是曾蔭權之后最有希望的特首接班人,“澳元門”給其政治生命蒙上陰影。

隨后,2008年10月30日,中信集團派來53歲的“救火隊長”張極井。此人在中信集團主要從事海外投資業(yè)務,并曾長期在澳大利亞工作,時任中信集團董事、總經理助理、戰(zhàn)略與計劃部主任和中信資源執(zhí)行董事,負責中信泰富善后事宜。榮智健去留成為各界熱議話題。

受澳元持續(xù)貶值影響,中信泰富賬面虧損從155億港元升至200億港元,股價繼續(xù)暴跌,市值僅剩80.3億港元。80多名小股東決意通過法律手段向中信泰富索賠。榮智健向小股東表示歉意,但無意辭職。

形勢已非榮智健所能掌控。

11月初,中信集團向中信泰富注資15億美元,就是此前榮智健聲稱的備用信貸。這筆資金以可換股債券的方式注入,相當于中信集團以每股8港元認購中信泰富新股,持股比例從29%增至57.6%,成為控股股東。中信集團副董事長常振明將領銜成立專門委員會,主持中信泰富善后工作,而此時榮智健實際上被架空,等待最后結果。

12月19日,中信泰富舉行股東特別大會,對上述拯救措施進行表決。

會上,小股東要求榮智健和范鴻齡辭職。有股東認為,此事“非單一企業(yè)問題,也不是公司8000多名股東的問題,而是全香港的問題”,要求待香港證監(jiān)會調查完成之后再行表決。

不過,小股東們的聲音很快湮沒無聞,當天最終表決通過了中信集團認購中信泰富可換股債券和接手澳元外匯期權合約的方案。

作為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的榮智健對此表示歡迎,他說:“中信集團提供的資金可以增強中信泰富的資本結構,不再受到澳元匯率波動的影響……使得公司重新站起來,把重點放在自己的業(yè)務上。中信集團的支持也使得我們更好地把握內地經濟發(fā)展帶來的商機?!睒s智健雖難掩疲倦,但言談中卻不乏喜悅之色。

正當人們認為“澳元門”塵埃落定時,另一場風暴悄然襲來。

2009年1月2日晚間,中信泰富發(fā)布公告稱,香港證監(jiān)會對其展開正式調查,包括榮智艦范鴻齡、榮明杰在內的17名董事正接受香港證監(jiān)會調查,其中有7名執(zhí)行董事和7名非執(zhí)行董事。

港島正沉浸在新年的氣氛中,經商半生從未“濕鞋”的榮智健卻在步入古稀之際,愁云慘淡。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