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端坐蒲團傳薪火(4)

父親南懷瑾 作者:南一鵬


像許多學生一樣,“三劍客”中的林曦表哥,也常年追隨在父親左右,父親對他有著全面而深遠的影響。林曦表哥后來曾說,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他在國外遇到過不少科學界的頂尖人物,他們的教學方法給他的震撼和感動,都只是局限于片面。而父親當年所運用的教學方法,無論似雷霆或如雨露,在他的回憶里,永遠是溫暖的春風,父親對他的影響歷久彌深。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父親先后主持了六七次禪七,林曦表哥總共參加了四次。父親的禪風與當代宗師大異其趣,他接引學人的手法,既非臨濟喝、德山棒,亦非趙州茶、云門餅,而是將禪機和詩情融為一體,禪中有詩,詩中有禪。再加上父親應機垂示,含攝萬端,變幻莫測,引人入勝,直扣心扉,令人如飲醍醐。父親的禪七手法堪稱出類拔萃,為當今之一絕,他的禪頗似七寶樓臺,眩人耳目,仰之彌高。

父親歷年接引的學人不下千人。他常引用百丈禪師說:“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于師,方堪傳授?!辈贿^,在末法時代,上上根器之人,稀似鳳毛麟角,難遇難求。

最令人稱道的是,父親應機教化之手法。一天,林曦表哥正在為父親整理文件,忽聽敲門聲驟起,他一時分神,將文件散落一地。父親見狀,面帶微笑地走到他身旁,幫他整理,并悄悄對他說:“臨危必須鎮(zhèn)定,慌張只會誤事,回去看看《世說新語》,你就會明白。”第二天林曦表哥翻閱《世說新語》后,發(fā)現(xiàn)歷史上那些非常人物,果然都雅量非常,臨危應變,無不從容鎮(zhèn)定。

可見父親的禪,絕非空洞高渺的理論,而是無孔不入、與生活圓融相通的實踐。比起對佛理的一味鉆研,父親更看重切身的修行。

然而唯識由于名相太多,必先向修行者解釋,因此多數(shù)修行者容易陷入名相之中反復鉆研,最后變成一個唯識學者,反而偏離了修行。在這一點上,出家人則具有一些優(yōu)勢,他們比較重視將佛理與修持配合進行研究。

也正是出于這個原因,父親不愿將他講的唯識整理成文字。聽講和讀書對人的效果相差甚遠,上課時的方便講解和淺顯說明如果化作文字流傳,可能會使人理解產(chǎn)生偏差甚至誤解。這樣做便違背了父親的意愿。

東西精華協(xié)會在成立以后,還積極參與各項社會公益,比如為烏來、石門、大湖等偏遠地區(qū)的小學送救濟衣物,積極為緊急受難的災民或社會團體籌備賑災捐款,以及修建育幼院,給受刑人捐贈醫(yī)藥,等等。不僅如此,協(xié)會還長期資助貧困學生助學金。這些貧困學生因為需要忙于兼職以維持生計,自然難以同時做到成績優(yōu)異,所以助學金并不限制功課是否名列前茅。

這些公益活動,都是在父親的領導下默默進行的,甚至有些設立助學金的人還會特意隱去姓名。例如,有個人在記事冊上只留下“張氏助學金”等字樣,而張氏是誰已無法查考了。此外,父親早期的學生沈翰初,英年早逝,他的家人將五十萬元作為社會福利基金捐贈給協(xié)會了。那時的五十萬元,還真是筆大數(shù)目呢。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