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同代人回憶,大兒子尼古拉(Николай)“完全不是俄式的,而是一位英式的紳士”,他沒有辜負瓦爾瓦拉的希望。他跟隨父親到軍隊服役,戰(zhàn)友們都記得他,因為“尼古拉愛嘲笑人,盡管沒有惡意,但在適當的情況下,也不拒絕刺激一下別人,甚至惡毒地譏笑他們”。尼古拉·謝爾蓋耶維奇的言語是五花八門、極其響亮的。他精通多種語言,每種語言都說得像母語一樣……“無論尼古拉·謝爾蓋耶維奇說多少話、說多長時間,我們總是嘆服并贊嘆他擁有將一切事物表達得生動又形象的非凡才能……”在母親看來,尼古拉最“放肆”之處,就是他選擇了在斯帕斯科耶做女仆的“來自里加的德國女人”安娜·雅科夫列夫娜·施瓦爾茲(Анна ЯковлевнаШварц)做生活伴侶。瓦爾瓦拉對此十分憤怒,甚至當這對年輕夫婦有了孩子(不過都夭折了)后,仍然拒絕給兒子支付生活費。尼古拉被迫退伍,到國家財產局三部辦公室工作,靠給準備考軍校的男孩子們培訓法語賺錢。安娜·雅科夫列夫娜教人彈鋼琴。直到1849年,瓦爾瓦拉去世的前一年,她才同意了這門婚事并安排尼古拉管理自己的家產。但這完全不意味著母親寬恕了迷途的浪子。1849年11月,尼古拉在一封信中寫道:“……一拿到錢,我就去農村。不是去斯帕斯科耶,我被禁止進入那個地方……但我將在屠格涅沃搭帳篷,在那里,我將像另一個堂·吉訶德那樣給自己建造個小屋,至少是在自己家里過日子……”瓦爾瓦拉沒能成功挑唆兩兄弟的關系。伊萬·謝爾蓋耶維奇支持尼古拉。伊萬·謝爾蓋耶維奇覺得安娜·雅科夫列夫娜是個有魅力的女人,他幫助他們在屠格涅沃里安置下來。為了保護哥哥,伊萬·謝爾蓋耶維奇與母親爭吵過。母親去世后,他在保障哥哥與安娜·雅科夫列夫娜生活的前提下,公平地與哥哥分割了家產。
的確,盡管伊萬是瓦爾瓦拉的寵兒,但是與她和睦相處也很困難。自從成了獨斷專行的莊園女主人之后,女地主瓦爾瓦拉就變得行為怪異:用蹩腳的法語與家人交流,用法語禱告,給自己設立了一位“宮廷大臣”并賜姓“卞肯多夫”,封14歲的送信小孩為“信使大臣”,莊園里的仆人們也晉升為“皇室女仆”和“皇室侍從長”,隨意給他們改名字,成天抽打教訓他們,只要他們行禮動作難看、微笑笑得不好就懲罰他們。瓦爾瓦拉還養(yǎng)著一家農奴劇院,經常與鄰近的地主互換女演員。她總是恣意妄為,隨意處置別人。屠格涅夫從小就記得聾啞看門人安德烈(Андрей)與他的小狗木木(Муму)的故事。
給這位女地主送信需要特殊的儀式?!靶攀勾蟪肌背3RD交來自姆岑斯克的“宮廷大臣”的信。他需要提前檢查信件,如果發(fā)現信紙帶有致哀的黑邊,就要吩咐“宮廷長笛手”演奏哀樂,好讓瓦爾瓦拉提前知道消息。如果沒有報喪的信,長笛手就要演奏歡快的樂曲。
母親的寵兒萬涅奇克(Ванечка)也逃不掉挨打的命運。像許多外省女地主一樣,瓦爾瓦拉身邊有許多親信和食客。有一次發(fā)生了這樣的事:“一個女食客,已經很老了,天曉得她居然暗中監(jiān)視我,并向我母親告我的狀?!蓖栏衲蛑v道?!拔业哪赣H,不問青紅皂白,馬上就開始用鞭子打我,她親自動手,無論我怎么哀求她告訴我挨打的原因,她就是說:‘你自己清楚,你自己應該知道,自己去想我為什么打你!’”為了停止受罰,小男孩當然愿意承認錯誤,可他并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因此,每天都挨打。絕望的他看不到別的出路,決定離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