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結(jié)緣文字(1)

你是錦瑟 我為流年 作者:白落梅


秋色闌珊的午后,焚香、聽曲、喝茶、讀書。這樣閑逸的日子,對許多人來說,仿佛是一種奢侈。時光匆流,山河更改,有時候,靜坐比忙碌,要收獲更多。生命如同一盞茶的過程,這盞茶,可以喝一個時辰,可以飲一天,一月,一年,也可以品一生。

世上的人,各有其喜愛,有人愛草木,有人愛玉石,有人愛山水,也有人愛書卷??偢杏X,每個人前世都有一種結(jié)緣的舊物。所以今生令你癡迷的東西,必定是前世和你有一段,不了情。

我們只知道,三毛背著行囊浪跡天涯的情景,而遺忘了她,在無數(shù)個清涼月夜,孤影伏案的模樣。如果說遠行是三毛耗盡一生也要圓的夢,而文字與她,定然是緣系三生。其間的妙處與韻味,唯有真正品過的人,方可深知。

三毛對從南京遷徙到臺灣的事,印象不深。只記得有一天,她和姐姐在南京家中嬉鬧,父親從外面回來,給了她們一大疊的金元券玩。那時通貨膨脹,金錢貶值,錢幣失去了它往日無可取代的魅力。正當兩個孩子玩得高興時,家中老仆流淚說,就要逃難到臺灣去了。

那個年代,真正的和平與安穩(wěn),仿佛遙不可及??谷战Y(jié)束,內(nèi)戰(zhàn)炮火又掀起。滔滔長江水,無法洗凈塵土飛揚的天空。在戰(zhàn)爭面前,人的力量永遠都是那么軟弱,那么渺小。當你無力制止它的發(fā)生,只好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生存。草木山石尚有遷徙之時,人自當學會隨遇而安。

從重慶到南京,再經(jīng)上海,遠渡臺灣。三毛的童年,是那個時代之人的縮影。盡管多次遷徙,顛沛流離,她卻是幸運的。她與張樂平筆下那個流浪孩子,實乃天淵之別。三毛生長在知識分子家庭,雖算不上富庶,卻溫飽有余。所以她的流浪,是精神上的流浪,是對夢想的追求。

六歲的三毛,剛來到臺灣,就被母親送進臺北國民小學讀書。這對于喜愛讀書的三毛來說,應該算是一件值得欣喜之事。然而,當她真正捧讀國文課本時,才發(fā)覺課文里的內(nèi)容太過淺顯。這個原本就聰慧的女孩,加之有了在南京鼓樓的那段讀書基礎,她自是比尋常孩子閱讀能力強,悟性要高。

敏感孤僻、早熟叛逆的三毛,不能滿足于老師在課堂上所講的內(nèi)容。她開始有了大量的課外閱讀,并視讀書為那段生活的主題。除了家里訂閱的雜志,三毛還翻讀父親和堂兄的書櫥。在這里,她邂逅了魯迅、巴金、茅盾、老舍、郁達夫、冰心等名人。無數(shù)次捧讀他們的作品,優(yōu)美的文辭、真摯的情感、豐富的故事,令她感動不已。

當三毛把家里的藏書翻遍后,便想方設法去鄰近的租書店里閱讀。她把母親給的所有零用錢,都花在租書上,連同她嫩綠的光陰,也付諸給了文字。她失去了許多小女孩,原該有的快樂與單純,收獲了憂愁和成熟。人生得失并存,你擁有了清風,就要交還明月。時光不會逆轉(zhuǎn),一旦選擇了,就沒有回頭。

三毛,一葉小小孤舟,放逐江海,任自沉浮。那堆積如山的作品,無論是讀得懂的,還是一知半解的,她都甘之如飴。如《簡愛》、《呼嘯山莊》、《飄》等深奧的西方名著,她亦不錯過。很難想象,對許多人來說,那些枯澀難懂的文字,于一個小女孩卻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而她的執(zhí)著,與將來山水迢遙的行走和年深月久的寫作,有著莫大的因果。

這種情懷,背負了,就是一生。當我們還在原地為她嘆息時,她已經(jīng)走得很遠。沒有人提醒她,愛上了文字,就如同愛上了孤獨與冷落??v是告誡,也更改不了她的初衷。人和人,當真是不同,有人愿和文字,相伴結(jié)緣,至死不棄,有人只愿做個凡人,粗茶淡飯,安度流年。

在三毛大量閱讀期間,還有一段關于愛情的小插曲。這一年,三毛讀國小四年級,為歡送學校六年級的畢業(yè)生,她參加排演了一幕《牛伯伯打游擊》的話劇。三毛扮演匪兵乙,有一個男生飾演匪兵甲,他們之間因為有了幾次近距離的接觸。情竇初開的三毛,對匪兵甲產(chǎn)生了一種神秘又朦朧的愛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