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第一座八千米(3)

永無高處 作者:青衣佐刀


雖然卓峰在14座8千米級山知中排名第六,但攀登難度并不高,我想,這次尼瑪校長為我們配備這么豪華的向導隊伍,既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也是想追求隊伍攀登的最大成功率,以便為桑珠創(chuàng)造一個站穩(wěn)腳跟的空間。桑珠作為此次攀登活動的總指揮,如果一切如能所愿,意義自然彰顯。

雖然我在查閱由意大利人斯特凡諾?阿爾迪托所箸《現(xiàn)代登山探險史》關于卓奧友攀登資料時只有廖廖幾行字:當1954年的雨季遠離尼泊爾的山峰時,另外一座8000米的處女峰被征服了。奧地利人赫托特?蒂希、澤普?約赫勒爾和夏爾巴人巴桑?達瓦喇嘛在一次戲劇性的攀登探險之后是首批在卓奧友8201米的頂峰踏下腳印的人。

但卓峰有著比慕峰更大更壯的塊頭,每年也都會有山難事件發(fā)生。對于我們這拔菜鳥級業(yè)余攀登者來說,圣山探險公司從9月3、4日在拉薩,5日至9日在海拔7206米的寧金抗沙峰和海拔6325米達姜桑拉姆峰下的攀冰攀巖訓練顯得極為重要和合理。相比2007年夏天慕峰的攀登大會,當初組織方在登山計劃書里有明確的進行與登山有關的技術培訓內容,卻又從沒有組織過一天的培訓,甚至46人這么龐大的的登山隊伍連一個隊醫(yī)都沒有配備。當然八千米級雪山與七千米級雪山在攀登準備上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除16個隊員每人配備一名向導外,圣山公司還為這次攀登配備了8個協(xié)作,還有包括醫(yī)生、廚師在內的后勤服務人員共8人。

9月10日上午結束了在寧金抗沙的訓練后于下午抵達定日縣,翌日,沿土路南下驅車40多公里到達海拔4959米位于卓峰北麓加布拉冰川末端的大本營。

大本營地形開闊,坐落在一條馬路的兩邊,馬路向南延伸二十多公里后就到尼泊爾了。沿馬路東面邊寬闊的河床,向南看去,就是高高矗立著的卓峰魁偉、淡定、優(yōu)雅的身影了。

卓奧友峰位中尼邊界上,北側屬中國,南側在尼泊爾,東距珠穆朗瑪峰只有30公里。卓奧友峰有五條主山脊,傳統(tǒng)的攀登路線是在我國境內的西北路線。

整個營地除了我們隊,還有新疆的楊春風隊和中國地質大學隊,以及眾多的外國隊。那天,楊春風剛到不久就被營地附近邊防哨所的狗咬了一口,不得不緊急回到定日縣去打防疫針了。

那個下午,風和日麗,空氣干爽清新,隊員們都坐在帳篷外面曬太陽,喝茶聽音樂聊天。晚上我在日記末尾寫道:

這個下午,我內心的每一分鐘,都過得透明、無限……

9月13日,在結束了二天在大本營的適應性訓練后,今天是我們向前進營地出發(fā)的日子。

一早,本地藏民的牦牛隊就來到營地開始過磅全隊的后勤物資和隊員的裝備。每只牦牛負重50公斤,每天30元,來回按9天計算。9點半出發(fā),隊員們先乘車過了那條冰川河谷后向左駛向一條崎嶇的山路。路面上,有許多滾石,必須邊走邊清理。一個小時后車在巴龍邊防站前的山坡前停了下來,過了邊檢,開始徒步。這條徒步線路由幾個逐漸上升的碎石山坡組成,走起來很累。

隊伍到達海拔5700的前進營地時,已經(jīng)是下午4點多了。前進營地建在一座山坡西側開闊的碎石地帶上,熙熙攘攘擠滿了五顏六色的帳篷,好在桑珠早幾天就派了協(xié)作上來先占了離水源最近的位置建起了營地。營地正南方向面對卓峰,正西是中尼邊界蘭巴拉山口,山口不遠處聳立著中尼友誼峰。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