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的厄運始于何時?原中宣部的黎之說:“1955年6月底關(guān)于胡風的第三批材料公布不久,當時的作協(xié)黨組副書記劉白羽、作協(xié)黨總支書記阮章競共同署名向中央宣傳部寫報告‘揭發(fā)’丁玲、陳企霞等人的問題,并附了有關(guān)丁玲、陳企霞等人的材料。這個‘揭發(fā)’報告和附件,又提出關(guān)于1954年批判《文藝報》的事。材料從‘胡風事件’中揭露出丁玲等一些文藝界領(lǐng)導(dǎo)干部與胡風關(guān)系密切,說他們有自由主義。材料很長,有他倆人的簽名,我看過這個材料?!?/p>
1955年4月,劉白羽被增補為中國作協(xié)黨組副書記。在1955年和1957年兩次批判丁玲陳企霞斗爭中,坐陣指揮的是周揚,沖鋒在前的是劉白羽。劉白羽資歷級別都低于丁玲,為何剛來作協(xié)就寫報告揭發(fā)丁玲?黎辛說過:“那時在文藝界的黨員專職干部,如果說周揚是一把手,丁玲可以說是二把手了,丁玲的行政級別是7級,與周揚一樣是副部長級干部,要批判這位在延安被毛澤東極為重視的作家是不容易的。”沒有黨組書記周揚同意支持,劉白羽不敢有此舉措。
第一個向作協(xié)黨組反映丁玲自由主義問題的是康濯,黎之說劉白羽、阮章競的報告“附了有關(guān)丁玲、陳企霞等人的材料”,或即指此??靛{(diào)離文學講習所后,1954年秋天擔任《文藝報》常務(wù)編委,后來又任中國作協(xié)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頗得信任。多年來有一個問題爭論不休:康濯究竟反映了丁玲什么問題,是書面反映還是口頭反映?
筆者看到一份康濯1957年12月7日在中國作協(xié)黨組擴大會上的檢討(打印稿),應(yīng)該是回答這兩個問題的權(quán)威版本。
康濯說,他對丁玲的意見是,“認為丁玲是嚴重的自由主義,認為她的自由主義有些不擇手段和不利于團結(jié)”,其表現(xiàn)主要是散布對周揚的意見。最初引起康濯注意的,是寫批評蕭也牧文章的“李定中”就是馮雪峰這件事“都隱瞞了周揚同志”,這讓他“第一次明確感到有點兒緊張”。后來他曾經(jīng)“從支書的責任”,“向她表示她有錯誤并勸她檢討或向黨寫個書面檢討”,“希望她主動一些,免得麻煩”,但他的建議“遭到了拒絕”。他也“曾和田間同志一道勸她有意見要找周揚同志談?wù)?,而她也總說她談過,有些事談得通,有些事談不通”。這讓康濯感到,“我要再不向黨反映丁玲的情況就將向黨負罪”,“于是我向黨談了丁玲的問題”。他以為反映情況以后,“黨內(nèi)開幾次小會,嚴格地批評丁玲一下,別的領(lǐng)導(dǎo)同志也檢討檢討就行”,“丁玲是會接受批評、改正錯誤,專心去搞創(chuàng)作的”,而“周揚同志等也有缺點錯誤,只不過丁玲錯誤更為嚴重”??靛⒉毁澇勺鲄f(xié)黨組召開大會揭發(fā)批判丁玲,“為什么不給她開開小會或好好地同她談?wù)劸烷_擴大會議跟她斗”,“開小會或好好談?wù)剷菀捉鉀Q問題些”,“黨斗得過火了”。
康濯說:“我前年提供丁玲的材料并沒寫成書面,可以對證”。而且,他向黨組反映丁玲問題時,“黨已決定要批評丁玲”,只是他“并不知道”。這一點很重要:在康濯反映問題前,“黨”就已經(jīng)“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