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丁玲傳》 “悲劇中的人物”馮達(1)

丁玲傳 作者:李向東 王增如


在丁玲一生中,馮達是個重要人物、敏感人物,也是個撲朔迷離的神秘人物。幾乎所有關于丁玲歷史問題的文件中,馮達都被說成“叛徒”,1984年中組部9號文件里對他的定性是“叛變”。

把馮達搞清楚,才能真正把丁玲的南京歷史問題搞清楚。

馮達是丁玲的第二個丈夫,是蔣祖慧的父親,比丁玲小4歲。他與丁玲同居,大約始于1931年11月。丁玲在《魍魎世界》中寫道:“這年11月,我們就一起搬到善鐘路沈起予家。沈起予住三樓,我們住二樓。每月我們給沈家廿元房租,和樓下的一家一同搭伙吃飯,每月給她廿元飯錢,并和他們共傭一個阿姨。”

馮達是中國社會科學家聯(lián)盟(簡稱“社聯(lián)”)的盟員,既非左翼作家,也不是棱角鮮明的斗士,性格才華皆平平,與丁玲差距較大,所以他與丁玲的結合,或者說丁玲選擇和接納馮達,讓人感覺有些意外。

這是一種特殊心境下的選擇。馮達是在丁玲“寂寞孤凄的時候”,靜靜地“走進了”她的生活。

當時,丁玲對雪峰愛得死去活來,但雪峰一直理智地克制自己,兩人的關系不會有結果,所以丁玲說“我這時對于戀愛實在心灰意懶”,她“需要一個愛人,一個像也頻那樣的愛人,但又不想在生活中平添許多麻煩”,在這種境況下,馮達就成為一個可以接受的、退而求其次的選擇。1983年12月19日丁玲告訴駱賓基:我同馮達好,這里邊雪峰還起了作用,他看到我一個人在上海生活,不能和很多人來往,坐在那里寫文章,很苦,就給我出主意,是不是有一個人照顧你好,要像也頻那么好當然也不容易,但是如果有一個人,過一種平安的家庭生活,讓你的所有力量從事創(chuàng)作,也很好。馮達是他帶到我這里來的,后來在上海,在四川,他們兩個人還有來往。馮達一直很尊敬雪峰,“一·二八”的時候,雪峰住在北四川路,那里打仗,他要搬到城里來,搬到租界上來,又要租房子,經濟上一直困難,所以把老婆送回去了,他一個人生活,有些寂寞,經常來我們家里,有時也約了到外頭去喝咖啡。

樓適夷說:馮達“原來是上海豫園(那時稱為城隍廟)一家照相館的伙計。我認識那家照相館老板,好像姓陸,只是招牌已記不起來了。史沫特萊是新聞記者,經常上那里去沖洗照片,認識了馮達,見他英語說得很好,外貌也老成,頗加信任,與老板商量,調他作了自己工作上急需的翻譯人員。馮在史沫特萊手下工作,思想受了影響,也有進步的表現(xiàn)”。

1932年,樓適夷主編《大陸新聞》,馮達在《真話報》,兩報同屬中共江蘇省委,樓適夷的介紹應該是可信的。

丁玲第一次接受史沫特萊采訪,在1931年5月,那時馮達已經為史沫特萊服務了。史沫特萊曾寫道:1931年3月我結束在菲律賓休假回到上海,“我的秘書馮達接我時告訴我,有24名年輕作家、演員、藝術家被捕而且已經被殺害”。史沫特萊:《中國的戰(zhàn)歌》,作家出版社1986年9月版。胡風記得,1932年底他從日本回到上海,“見到了只要可能就非來纏住丁玲不可的馮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