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夢里依稀看淮安(6)

窗外風景 作者:趙日超


一 條 街

石板街曾因漕運及鹽商聚居而富甲一方,甲第園林之盛、儒雅向?qū)W之風甚濃,一時無二。

河下鎮(zhèn)的湖嘴街、花巷等九街兩巷的青石板路面,是清代鹽商大戶程本殿利用運鹽的回頭船運回石板,鋪設而成。當時河下最大的商業(yè)是鹽業(yè)。蘇北沿海所產(chǎn)食鹽統(tǒng)稱淮鹽,產(chǎn)量質(zhì)量均為全國之冠。河下鎮(zhèn)乃淮鹽囤集之所,行銷皖豫41州縣。朝廷在河下鎮(zhèn)特設淮鹽運司的官衙,負責征收鹽稅。據(jù)說運鹽后是空船回來的,因載重減輕了,過橋時不少橋太矮,就過不去了,于是就裝些石頭以降低船在水中的高度,過橋后就把石頭卸了。后來,空船回來時干脆運條石到河下,于是就有了河下石板街。

也許街道就是街道,時間就是時間。走進這條街時,在時間的隧道里,我開始在這里駐足,回首。在街道的入口,幾塊赫然入目的石碑,鐫刻著古鎮(zhèn)的歷史——四大名人的頭像、姓氏、名字連同他們曾經(jīng)的戰(zhàn)事及其輝煌,都以文字的形式在石碑里若隱若現(xiàn)。

這里被譽為華夏進士鎮(zhèn)。僅明清兩朝這條街就出過55名進士,狀元一名、榜眼兩名、探花一名。出舉人100多人,博學鴻儒司5人。從官職來講,有的人任過翰林、侍郎、尚書,也有人做過皇帝的老師。世界級文學大師《西游記》作者吳承恩、被譽為世界冷兵器時代最偉大的軍事家韓信、南宋時擊鼓抗金兵的巾幗英雄梁紅玉、明代狀元抗倭英雄沈坤都出生在河下一條街……

走進這條街道,就如同走進華夏的歷史,卻很難觸摸到他們曾經(jīng)的過去。遠方蒼茫,遠方已遠。除了一個模糊的背影,祖先們的榮譽、驕傲,祖先們的功名、利祿,都已化作塵埃,零落成泥。祖先們帶給自己的那份自豪和優(yōu)越,早已讓位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了……

耕讀傳家久,詩書濟世長……那些隨處可見的楹聯(lián),那些隨便擱放的農(nóng)具、石磨,還有那些在一桿煙斗下飽經(jīng)滄桑的臉龐,還有那個旁若無人正在運河邊浣衣的少婦……都在真實地告訴你,昔日的一切,都已成為過去。最真實的,唯有對漕運的留戀,對生活、日子以及一條街耕讀精神的守護和演繹。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