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畫旨在表現(xiàn)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分離派堅信藝術是能夠改變社會的有生命力的力量,認為樂圣貝多芬的音樂最能夠體現(xiàn)他們的藝術理想。
當然,不可濫用象征,在象征與非象征之間有必要保持必要的張力。過分使用象征有某種危險。因為象征畢竟是理性在活動,有著邏輯上的命意屬性,如果依托象征而非感覺自身,理性就會占據(jù)上風,“樂成了大腦之樂,而感覺器官本身卻日益遲鈍和衰弱,象征者開始取代存在者”,就會走向野蠻。
至于音樂的地位,尼采認為“音樂和悲劇神話同樣是一個民族的酒神能力的表現(xiàn),彼此不可分離。兩者都美化了一個世界,在其快樂的和諧中,不諧和音和恐怖的世界形象都神奇地消逝了”。
在1877年的一則筆記里,尼采列出根據(jù)欲望等級排列出的事物目錄——音樂的即興發(fā)揮、瓦格納音樂、肉欲。
真的,不妨在音樂和肉欲中建立某種對應的聯(lián)系。我們可以這樣來獻詩給音樂。
哦,音樂,
唯有您可以與我對話!
情急之中——
您,還可能,
用您的身體之所有部分,
來,堵著我的嘴。
哦,我不朽的至尊與愛的主體
同時,愛的對象,
您,永遠地,來與離去,充溢與流失,撫摸并撫摸,刺激再刺激,擁,而且抱,翻滾,交叉,疊加,追逐,驅(qū)趕,流放,占領,侵吞,長驅(qū)直進,源源不絕地貪圖,人生最大之冪,世界的公約數(shù),生不可遏制的乘法,作為死的除數(shù)之零。
……
哦,我與您,再次說,
我緊緊盯著您的口型,
直到您的唾沫——熔化了我雄偉之際的眼神。
在陶醉的音樂中,可以如上所訴那般催發(fā)人的肉體欲望。相反地,在陶醉的音樂中,也可以遏制人的肉體欲望,我就能從對魯布拉的《復活交響曲》的聆聽中,抵達這一圣潔境界。
當您在我雄偉的手上
您是一頭羊羔
您如此純凈與可憐
正視了我的美好如同正視著我的丑惡
我是一個罪
大寫的或小寫的
總不會從我的視網(wǎng)膜上消失
讓我閉上我的眼神
您逃走吧
難道您不愿那樣
您要央求我放您的牧
您要勾去我的眼淚
滿足您的干渴
把您從我雄偉的手上放下
放您在寧靜如水的草原
張開我的手掌向太陽
它們是十組聲部的贊美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