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坂坡》的趙云,很遠的老角兒如楊月樓、俞菊笙……余生也晚,我是沒有趕上。跟我同時期的武生,我看過的和合唱過的那就多得數(shù)不清了。他們在糜夫人投井時的身段,有各種不同的做法:有的抓帔,有的不抓帔;同樣是抓帔身段,有的右手抓,有的左手抓。一般的武生,因為左手抱了阿斗,都是用右手抓的。只有楊老板把它改為左手抓帔。名演員的創(chuàng)造,畢竟是與眾不同的。你想這一口枯井,我們是把它假設(shè)在下場門一邊的,那些右手抓帔的趙云,他們的靠旗全沖著前臺,觀眾看到的是趙云的背部。這一點已經(jīng)不合乎舞臺上的要求了,何況右手抓完了帔,跟著向里翻身跪下,姿態(tài)上也顯得生硬。所以楊老板才動腦筋要把它改為左手抓帔的。
“趙云左手抱著‘喜神’,楊老板怎么能用它抓帔呢?他是有技巧的。在糜夫人說完‘那旁曹軍來了!’以后,趙云轉(zhuǎn)身沖里看的時候,暗中把‘喜神’先交給右手。等他再轉(zhuǎn)過身來,不就可以用左手抓帔了嗎。而且順勢往下一拖,也是向里翻身跪下,身段是邊式極了。方向又是沖外,觀眾每次看到這兒,一定有個滿堂的彩聲。可是這個翻身,又跟前面的做法不同。是用一只腳另起,硬翻過去。沒有幼工底子,是辦不到的。
“糜夫人投井的身段,王大爺是在糜唱最末一句搖板的時候,暗中先把帔上的扭帶解開,唱完了,一腳跺在椅子邊上(這椅子就是假設(shè)的一口枯井)把頭向右一偏,‘線尾子’全歸到胸前。兩手向后伸直,凈等趙云抓去了黃帔,他就可以跳下井去了。我得補充一句:像我們扮糜夫人的,不只是穿一件黃帔,里面還襯著一件褶子,趙云如果不懂抓帔的技巧,連著褶子使勁抓的話,好,這位糜夫人準讓他一把抓回來,就死不成了。楊老板事先用食指和大指,在我背上,由下而上輕輕一揉,衣服不就有了皺紋了嗎?用不著使勁,就能單抓住了黃帔,很順利地往下一拖就行了。
“不抓帔的只是尚和玉老板一個人。我們倆也合演過《長坂坡》。他的意見是說趙云是員虎將,氣力過人,他要抓到糜夫人,準讓他抓回來,糜夫人是死不了的。這話也有點理由。不過抓帔的身段,在增強戲劇性上講,的確是有很大的幫助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