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別拿電影說事兒 第三章(7)

別拿電影說事兒 作者:房媛媛


世界通常就是這樣,本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好人與壞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壞事的人,甚至好與壞的做法可能在同一人身上交替,必然與意外其實都事出有因。當然,必然的事已經(jīng)很多:比如,生命的延續(xù)讓人欣喜,生命的結束讓人心酸;又比如,太過真實、充滿生活感覺的電影。導演也許也正因找不到一切的始末,才打亂了故事的順序,讓它以撞車起,又以撞車終,并取名《Crash》。種種表面上的沖撞,其實都是個體與個體之間缺乏善意的交流,只有人與人之間的真誠交流,才能避免心靈上產(chǎn)生的激烈沖撞。

影片第一個鏡頭尚未出現(xiàn)時,那位黑人警探已經(jīng)說出了本片的深意:“這就是接觸的感覺。你走在任何城市里,都會和別人擦身而過,別人也會撞到你。在洛杉磯,沒有人會撞到你,你總是在這層金屬和玻璃的后面。我想我們很懷念那種接觸的感覺。我們撞到一起,從而找到某些感覺。”多么孤獨的城市人,希望保護自我的同時又渴求被他人理解。人們刻意保持著一份安全距離,無論洛杉磯、紐約,東京或上海,我們正失去了那種正常的摩擦與交流,反而是沖撞時才有所感悟。

電影的導演保羅·哈吉斯說:“我創(chuàng)作和拍攝這部電影的目的,就是要探尋有關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話題。我并無意去冒犯某些人或因此而挑起什么爭端,只是想通過這部電影來表達出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電影就是這樣一種奇妙的工具,它能夠讓你體味到陌生人的心路歷程。我希望觀眾們在看完這部電影之后并不只是感知到我所指出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能夠推動民眾去分享你們的愛心?!彪m然導演的立意有些高,推崇的價值觀過于標準化,但所言不假且真誠。生活中,我們沖撞的幾率太大了,如果對此沒有絲毫察覺,那么沖撞仍將繼續(xù),但若是我們都用真心去交流,那么沖撞則有可能避免。所以,本片也就是要通過描述一種人與人之間不斷的沖撞,去找尋人與人之間應有的溝通、理解和愛。雖然開始于撞車,結束于撞車,但生活卻遠遠不能用單純的撞車去詮釋,撞車只是個沖撞的緣由,真正的根源還是人與人的心靈撞擊。

我曾經(jīng)有很長一段時間完全不屑奧斯卡,只是把它當作一個電影藝術的獎褒,認為奧斯卡是一個完全屬于電影的標志。但是,電影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目的是升華思想,只把電影當作一門娛樂就不乏有點兒狹義了。但從《Crash》開始,我發(fā)現(xiàn)奧斯卡才是真的電影藝術殿堂。這部獲得了當年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最佳男配角等多項奧斯卡提名的電影,完完全全體現(xiàn)出奧斯卡的藝術含量。或許有人認為《Crash》在欣賞程度上亞于《金剛》,感官上亞于《斷背山》,然而,就是這么一部略顯單薄的電影《Crash》打動了奧斯卡評委,或許只有一個簡單的原因:題材。

大制作年年有,更何況是翻拍;同性問題是很另類,可是,在西方很多國家已經(jīng)見怪不怪,很大一部分人正在逐漸接受;敘述和平戰(zhàn)爭的可以說幾乎每天都有人在拍。唯一就是種族這個問題,早在有美國歷史的時候就滋生了,幾百年也沒有停止過,而近些年卻沒有常被提及。那么不提是否說明種族問題就不存在呢?當然不是,我在柴靜的《看見》中了解到,時至今日,美國的種族問題仍存在于黑白兩種膚色之間,有很多人仍在為此掙扎與努力。雖然一部《Crash》改變不了種族問題的根源,可起碼能改觀部分人對奧斯卡的庸俗觀,提高奧斯卡的含金量,并且提醒現(xiàn)世人民:有很多問題,正在每個人身邊發(fā)生,可是我們從來沒正視過,就像每天在我們身邊頻繁發(fā)生的撞車一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