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差”不好當
短短七個月,趙匡胤又升官了。別看只去掉了“散員”二字,他卻從一個支隊負責人成了禁軍第二大系統(tǒng)的副手。雖然目前只是以殿前都虞候的身份練兵,還沒有得到正式任命,但沒人敢小看這個欽定的練兵官。
而郭榮也清楚,超脫于侍衛(wèi)親軍與殿前軍之外,編練殿前諸班,沒有足夠的職權和威望絕對不行——朕都給你!
即位不到一年,郭榮首先選用資歷中上、能力又佳,同時又是皇室宗親的李重進、張永德取代禁軍將領,采用從上至下的方式,將禁軍控制在自己的手里。但他對這兩個昔日的競爭對手也不放心,現(xiàn)在要趁著整頓禁軍的機會,大力扶植自己的親信,甚至必要時,取二人而代之。
扶植誰呢?對昔日潛邸的隨從,郭榮逐個“上查三代,下查己身”,查來查去,確定趙匡胤是“第三梯隊”的不二首選。
趙匡胤雖是將門之后,但其父趙弘殷在軍隊根基不深。趙匡胤從軍時間不長,也沒有盤根錯節(jié)的勢力。背景簡單,這種人只能依附于朕。趙匡胤是朕一手帶起來的,他心里也頗為自知。高平一戰(zhàn),他的忠誠與能力都經住了考驗,德才兼?zhèn)?,朕對他放心?/p>
對趙匡胤而言,加官晉爵,成為皇帝心腹,喜悅無邊,壓力山大。
壓力首先來自張永德。
現(xiàn)在的殿前軍終于有了自己的獨立機構——殿前司——也是選練殿前諸班的最高機構。
李重進擔任殿前都指揮使不到兩年,雖然尚未在殿前軍形成勢力,但影響力不容小覷。
如今張永德接管殿前軍,正急于樹立威信,尋找親信。高平戰(zhàn)后,他在郭榮面前盛贊趙匡胤智勇,不僅因為深愛其才,更意在將其納入麾下,壯大自己的勢力。趙匡胤自然也樂意向張永德靠攏。雖然有郭榮這座大靠山,畢竟直屬領導是張永德。沒有張永德的支持,自己根本無法在殿前軍立足。而且張永德的一張嘴,足能影響到趙匡胤的起落沉浮。高平之戰(zhàn),趙匡胤與張永德建立了“革命友誼”,這正好成為他尋找第二座靠山的資本。
然而現(xiàn)在趙匡胤雖然成了張永德的副手,但殿前軍的第一負責人仍然是張永德。按理說,練兵這么大的事,應該以部門對部門的方式交給殿前軍;可郭榮卻以人對人的方式,直接讓趙匡胤負責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