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沙漠玫瑰(2)

千古文章未盡才 作者:劉志琴


這里的生活也有一種硬朗朗的風貌。早餐有道炸油餅,看起來酥酥的,炸得很透,吃起來非要使勁咬,愈嚼愈有味。最受歡迎的是面片,堅韌、結(jié)實、有勁道,如果加一點辣椒,那種只長在這里的、帶有香氣的辣椒,那嚼頭和味道,山珍海味也比不了。人們都熟悉美國的西部牛仔,可你知道中國西部的駱駝客嗎? 放駱駝比放馬更要有勇氣和毅力,馬能生存的地方,駱駝也能生存,可駱駝生存的地方,馬卻不能生存,駱駝發(fā)起威來,比馬跑得還要快。一個牧人背起行囊,趕著一群駱駝,在那鳥兒也不飛的地方,一走就是一年半載。風塵仆仆歸來的男子漢們,裸露著黝黑的胸膛,戴著卷邊的草帽,像移動的鐵塔,颯爽豪氣,滿面風霜。真應(yīng)該為這樣的人建一座塑像,一座青銅鑄就的中國西部牛仔像!

敦煌的發(fā)展是與莫高窟的開發(fā)連在一起的,莫高窟的保護又與它的第一代研究者常書鴻連在一起。40年前徐遲的一篇報告文學(xué)《祁連山下》,使世人認識了常書鴻,這在20世紀30年代旅居法國的油畫家,當他得知莫高山石窟遭到遺棄和破壞時,義無反顧地來到這里。一個頗有貴族氣質(zhì)的藝術(shù)家,告別海外的優(yōu)裕生活,來到這沒有水、沒有電、沒有公路的荒漠,這連生存也難以維持的地方,對壁畫、雕塑進行保護和研究。為籌措資金保護石窟,他奔走呼號,而政府部門卻置若罔聞。沒有經(jīng)費,他花凈了自己的積蓄,沒有人力,他自己做小工。要知道在有電、有現(xiàn)代化設(shè)施的今天,臨摹一個洞窟的壁畫尚且要花三四年的時間,他憑借一盞孤燈,在黑黑的洞窟中常年工作不息,不時還要面對沙暴、野狼與土匪的威脅,原本與他懷有同樣理想的妻子,熬不住這樣的艱難,終于棄他而去,在這毀滅性的打擊中,他仍然一如既往地堅持下來,用生命點燃了藝術(shù)之光,直到耗盡了燈油。

是什么力量使他經(jīng)受這非人的磨難而不改初衷?他初到敦煌時有一段獨白 :“在這偉大的民族藝術(shù)寶庫前,我深深內(nèi)疚的是,自己漂洋過海,旅歐時期,只認這希臘、羅馬和文藝復(fù)興時期的藝術(shù)是世界文藝發(fā)展的頂峰,而對祖國偉大燦爛的藝術(shù)卻一無所知。今天才如夢初醒,追悔莫及!” “當時,我默默地站在這個曾經(jīng)震動世界而今空無所有的藏經(jīng)洞的洪造像坐壇前,百感交集,思緒萬千。寶藏被劫掠已經(jīng)過去三四十年了,而這樣一個偉大的藝術(shù)寶庫卻仍然得不到最低程度的保護和珍視。就在我們初到這里時,窟前還放牧著牛羊,洞窟被當作去金溝淘金沙的人夜宿的地方。他們在那里做飯煮水,并隨意毀壞樹木。洞窟中流沙堆積,脫落的壁畫夾雜在斷垣殘壁中隨處皆是,無人管理,無人修路,無人研究,無人宣傳,繼續(xù)遭受著大自然和人為毀損的厄運……忽然,呯然一聲巨響把我從沉思中驚醒,原來是三層上面第444窟五代造的危檐下崩落一大塊巖石, 隨之是一陣令人嗆塞的塵土飛揚。我不勝感慨,負在我們肩上的工作任務(wù)將是多么艱巨沉重! ”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