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神生活的哲學(4)

各自的朝圣路 作者:周國平


精神生活既是個人的最內在的本質,又是宇宙生命的顯現,那么,我們每個人是否就自然而然地擁有了精神生活呢?奧伊肯對此作出了否定的回答。他指出,精神生活并不是一種自然延續(xù)的進化,或一種可以遺傳的本能,也不是一種能夠從日常經驗的活動中獲得的東西。毋寧說,正因為它極其內在而深刻,我們就必須去喚醒它。人類精神追求的漫長歷史乃是宇宙生命顯現的軌跡,然而,對于每一個個體來說,它一開始是外在的?!皬木裆峡紤],過去的收獲及其對現在的貢獻無非是些可能性,它們的實現有待于我們自己的決定和首創(chuàng)精神?!泵恳粋€個體必須窮其畢生的努力,才能“重新占有”精神生活,從而獲得一種精神個性。奧伊肯的結論是:“精神的實現決不是我們的自然稟賦;我們必須去贏得它,而它允許被我們贏得?!?/p>

在我看來,這些論述乃是奧伊肯的這本小冊子里的最精彩段落。在一個信仰失落和心靈不安的時代,他沒有向世人推銷一種救世良策,而是鼓勵人們自救。的確,就最深層的精神生活而言,時代的區(qū)別并不重要。無論在什么時代,每一個個體都必須并且能夠獨自面對他自己的上帝,靠自己獲得他的精神個性。對于他來說,重新占有精神生活的過程也就是賦予生活以意義的過程。

于是,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何在這一問題的答案便有了著落。

奧伊肯把每一代人對精神生活的實現稱作一場“革命”,并且呼吁現代人也進行自己的這場革命。事實上,無論個人,還是某一代人,是否贏得自己的精神生活,確實會使他們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世界里。一個贏得了精神生活的人,他雖然也生活在“即刻的現在”,但他同時還擁有“永恒的現在”,即那個“包含一切時代、包含人類一切有永恒價值的成就在內的現在”,他的生活與人類精神生活歷史乃至宇宙生命有著內在的聯系,他因此而有了一種高屋建瓴的立場,一種恒久的生活準則。相反,那些僅僅生活在“即刻的現在”的人就只能隨波逐流,得過且過,盲目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在實際生活中,有無精神生活之巨大差別會到處顯現出來,我從奧伊肯的書中再舉一例。人們常說,挫折和不幸能夠提高人的精神。然而,奧伊肯指出,挫折和不幸本身并不具有這種優(yōu)點。

實際的情形是,許多缺乏內在的精神活力的人被挫折和不幸擊倒了。唯有在已經擁有精神活力的人身上,苦難才能進一步激發(fā)此種活力,從而帶來精神上的收獲。

1997.8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