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說明(1)

小主意:西川詩選(1983-2012) 作者:西川


國外(特別是西方)出版的單本詩集一般較薄,60頁左右就可出一本(也可以80來頁)。在我了解到人家詩集的一般厚度之前,當(dāng)我在一些詩人的傳記或年表中發(fā)現(xiàn)他們一生居然出版過40本或60本詩集,我曾感到十分驚訝和不解,總是自愧創(chuàng)造力不如人。但實際上,在國外,詩集可以很薄。國外的小出版社有時還會出比60頁更薄的詩集。我的由美國夏威夷Tinfish出版社出版的小冊子《小老兒及其它詩篇》(Yours Truly and Other Poems)便只有26頁,而且是漢英雙語對照。在國外,如果你走進(jìn)一個陌生人的家,見書架上的書大多很薄,那么你就可以肯定這家的主人一定是個詩人。詩歌讀者和小說讀者的區(qū)別之一在于:詩歌讀者一般自己也會寫幾行詩,而小說讀者中真正抱定信念要當(dāng)小說家的其實很少。

詩集薄,一個詩人就方便為將要寫出的詩集通盤謀劃——要寫什么樣的題材?需要怎樣的結(jié)構(gòu)?需要什么樣的語言風(fēng)格?為詩集而寫和不為詩集而寫,寫出的東西可能有所不同。我國的詩集沒有60來頁的(見過薄的,比如李季的《王貴與李香香》、撒尼族民歌《阿詩瑪》等,但一般情況并非如此)。我們寫組詩、長詩,但我們大多數(shù)人的主要作品為散篇詩。這也就是說我們腦子里只有詩篇意識,缺乏詩集意識。這種情況與我們出版社的習(xí)慣性出版意識有關(guān)。編輯們覺得出本書至少應(yīng)該100頁吧,更好150頁,最好200多頁。200多頁既像本“書”,其定價也可以為讀者所接受。當(dāng)然再厚的書恐怕就會有點問題了:出版社怕賣不動。我國的出版門檻一方面很高:出書不容易,尤其是詩集出版;另一方面又很低:種種自費出版和公私合作出版比比皆是。在這種情況下,詩人們“抓機會”出版的一般都是“詩選”,而不是“詩集”。我從前的種種詩集其實也都是詩選。美國紐約新方向出版社(New Directions)的編輯在處理我的英文詩選《蚊子志:西川詩選》(Notes on the Mosquito: Xi Chuan/ Selected Poems)的作品編排上犯了難:他要我將每首詩出自哪本詩集一一標(biāo)出,但我做不來,因為我從未出過他們那種意義上的單本詩集,而我在國內(nèi)出版的選集和選集之間總會有所重復(fù)。

上面這些話不是可有可無的。但這類問題似乎還從未受到過批評家和出版人的注意。批評家們習(xí)慣于大處著眼:風(fēng)格、思想、形式、技巧、社會環(huán)境、歷史意義,當(dāng)然也或者會從小處著眼:意象如何、修辭和句式如何、是否關(guān)心了小人物、是否表達(dá)了生活細(xì)節(jié),等等,但一些與寫作有關(guān)的技術(shù)性問題似乎還從未入過他們的法眼?!磥磉@類問題只有留給寫作者自己了。上手工作和不上手工作的人在面對同一事物時的自我要求會有所不同。技術(shù)性的東西作用于寫作當(dāng)然不僅限于出版。我相信從毛筆到鋼筆到圓珠筆的更換肯定會對一個人的寫作風(fēng)格產(chǎn)生影響。從竹木簡、作為書寫材料的絲帛到紙張(各種紙)的更換也會影響到詩人的寫作?,F(xiàn)在我們使用電腦。電腦屏幕上準(zhǔn)備好的“紙頁”一般是A4紙大小。寬闊的頁面會自然而然地讓我把詩行的長度加長。但等到詩稿被排版到書中,紙面變小,原來在A4紙頁上的形式感、空間感就完全被打亂,不得已的回行就出現(xiàn)了。從A4紙頁轉(zhuǎn)換到書籍出版時的紙頁大小,對小說散文的影響可能有限,對詩歌視覺形式的影響則非常之大。但一個詩人總不能老在心中估算書籍紙頁的大小吧?!姼鑼懽鞯拇嗳跤诖丝梢?。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