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塑造了那么多風(fēng)情各異的“壞女人”,為她們獻(xiàn)上愛和嘆惋,但卻只差一步,終于不能讓她們沖破曹雪芹“情既相逢必主淫”的判詞,不能跳出秦可卿的影子,活出另一種人生。
鮑鵬山先生曾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diǎn),他把《水滸傳》里的女人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說錯誤的女人的話的壞女人”,比如潘金蓮、閻婆惜,她們的語言聲口都是純粹的女人,但因?yàn)椤耙?,思想上不正確,所以她們的話是“錯誤的女人的話”。
第二類是“說正確的男人的話的好女人”,比如孫二娘、顧大嫂,她們粗聲大氣,愛兄弟,講義氣,沒欲望,思想上倒是完全正確,但半點(diǎn)女人味也沒有,所以她們的話是“正確的男人的話”。
第三類是“不說話的女人”,代表人物是扈三娘。作為一百單八將里模樣最美的女人,她必須不邪不淫,道德上沒有瑕疵,卻又不能粗聲大氣,破壞了美麗;她既不能說正確的男人的話,又不能說錯誤的女人的話,作者也不知如何處理是好了,所以只有讓她不說話。
一部《水滸傳》,從頭到尾,扈三娘確實(shí)基本上不說話。
在對待女性的問題上,金庸比《水滸傳》溫存了太多,也比同時代的許多武俠作家溫存了太多。傅立葉說,不管在什么社會,女性解放的程度都是衡量整體解放的天然尺度,那么相對于《水滸傳》,金庸的江湖堪稱是解放區(qū)了。在他的江湖里,好女人、壞女人都基本可以自由說話,都有均等的機(jī)會登臺闡述自己的人生觀、愛情觀。
于是,在金庸江湖里,我們看到一個個“壞女人”風(fēng)姿綽約地翩翩走過,甚至傲嬌地放下話來:我們就是要追求不同尋常的人生!
但是,不要高興得太早。對她們,金庸自覺不自覺地留了一手:她們可以不貞,但不能不死。
看看那些所謂失貞過、出軌過、背叛過的女人,《雪山飛狐》里的南蘭、馬春花、田青文,《射雕英雄傳》里的包惜弱,《天龍八部》里的刀白鳳、康敏,《連城訣》里的戚芳,《倚天屠龍記》里的陽夫人……幾乎無一例外都被安排了悲慘的結(jié)局。
她們有的是情有可原,有的是咎由自??;有的純粹是好像一生下來就立志做壞女人,有的則是本想做良家女子,卻被人誤打誤撞撬開了欲望的閥門,從此食髓知味,不惜赴湯蹈火。
金庸對她們的愛,有的多,有的少。比如同是《雪山飛狐》,對馬春花的愛就明顯比對田青文多;同是《天龍八部》,對刀白鳳的偏袒就比對康敏多。然而,當(dāng)金庸換上法袍,走上她們命運(yùn)的宣判臺時,最后的判決仍然只有一個字——死。
還真是法不容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