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伏羲的大智慧
原始社會,人們主要靠捕魚、打獵為生。這可不是說先祖?zhèn)兲焯於汲源篝~大肉,更多的時候,哥幾個出去打獵,是被野獸吃掉了,或者累死了——你兩條腿跑不過它四個蹄,遇上食草的你追不上,遇上食肉的你就被吃。
伏羲很聰明,他發(fā)現(xiàn)蜘蛛織個網(wǎng)就能捉到昆蟲,所以他就模仿,教人們結繩做網(wǎng),用網(wǎng)來逮魚捕獸。
學會織網(wǎng)后,人們的捕獲量大增。原來是不夠吃,現(xiàn)在是吃不完。吃不完也不能宰,那會兒沒冰箱,宰了就臭了,這怎么辦呢?那就養(yǎng)著吧。一養(yǎng),畜牧業(yè)就誕生了。所以,一直到近代,漁獵行業(yè)都還把伏羲當作祖師爺。
搞定溫飽工程后,伏羲還創(chuàng)設了嫁娶之禮,變革婚姻制度,使血緣雜婚變成了族外對偶婚。因為群居群婚的害處很明顯啊,同姓之間通婚太容易生出弱智后代了。
于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伏羲召開部落聯(lián)盟大會。他莊嚴宣布:“從今以后,原來那一套男女雜游、不媒不聘的做法行不通了,正式廢掉。請小伙子們都管好自己,凡是要得到姑娘的,必須明媒正娶,用兩張鹿皮做聘禮,以后再胡來,嚴懲不貸!”
原始社會靠結繩來記事,大事結大結,小事結小結,這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共同現(xiàn)象。但是時間一長,過兩年,我還能記得這繩是為何而結的嗎?過兩年能記得,那到我兒子那輩上,還能記得嗎?看著一個個大大小小的繩結,大家就腦袋大。
所以,伏羲要造書契。他將特定的符號刻在物件上,比如陶器上,這樣就比結繩記事簡便多了?,F(xiàn)在考古發(fā)掘出的當時的陶器,很多都刻著符號。雖然難以證明這些符號是文字的前身,但至少能證明那個時代已經(jīng)有了簡單的思想符號。
伏羲的部落逐漸壯大。人一多了就不好認了,叫個人得指半天。阿一、阿二、阿三,這么叫也不行,都阿一千兩百六十七了,自己都暈。伏羲想:“我姓風,這個姓氏我有,別人也可以有?!庇谑?,中國人從此有了姓氏。
伏羲還創(chuàng)造出樂器,供人們娛樂。這樣大家高興的時候,就不用再聚一塊兒嗷嗷叫了,可以吹奏樂器來表達內(nèi)心的喜悅。他還創(chuàng)立占卜學,遇事前先占卜,請示神靈;設立官員,立法,也就是任命部落里管事的頭兒,按法來調(diào)解鄰里糾紛……
其實,這些貢獻不都是伏羲的,但他作為那個時代的勞模代表,這些事兒就都算到他的身上了。六十八歲時,活到老、干到老的伏羲積勞成疾,與世長辭。
伏羲死后,他的媳婦兒女媧接替了部落聯(lián)盟首領的職位。那么,關于女媧又有哪些美好的傳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