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一來,周恩來不想當,王明不敢當,剩下的人選便是盧福坦了。
盧福坦其人,實在知名度太差,現(xiàn)今的讀者幾乎很少聽說過這一名字。他當時在中共黨內(nèi)的知名度也很有限,以至在中共“六大”的中央委員名單上,他被寫成“魯福坦”!
此時,盧福坦卻十分“勇敢”,明確表示想當總書記!
盧福坦是何等人物?他是山東淄博市人,工人出身,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擔任中共青島市委書記、山東省委書記。1928年,他作為山東省代表,到莫斯科出席中共“六大”,正遇上過分強調(diào)工人成分,于是他不僅被選為中央委員,而且成為政治局候補委員,一下子進入中共高層。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他成了政治局委員。[1] 見《中共中央致共產(chǎn)國際執(zhí)行委員會電》(1931年2月22日)。
王明跟盧福坦沒有很深的關(guān)系,他不愿讓此人出任總書記。他早已選好了接班人——博古!
博古跟他一起在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同為“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中的人物,回國后一起反對過立三路線,一起反對瞿秋白……博古成了他最親密、最可信任的伙伴。
不過,即便在米夫、王明控制的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博古也未能得以進入中央委員之列。
博古的黨內(nèi)地位比盧福坦要低得多,一下子使博古成為總書記,顯然不孚眾望。王明的最后抉擇是讓總書記一職空缺,而指定博古負總的責任。這樣,一旦他有機會從蘇聯(lián)回國,便可擔任總書記。
現(xiàn)存于中央檔案館的原始記錄,有關(guān)當事人的談話,透露了中共中央當年如何“婉拒”了盧福坦想當總書記的要求:
張聞天于1943年12月16日在自述材料中說,王明、周恩來決定離開上海時,提出新中央的名單,“當時盧福坦想當總書記,所以我記得當時特別提到無總書記問題”[1]。
周恩來于1943年11月27日在政治局會議上談及:“在分配工作時,曾向盧福坦解釋不設總書記。”[2]
由王明提出,經(jīng)共產(chǎn)國際東方部批準,新的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由六人組成,即博古、張聞天、盧福坦、李竹聲、康生、陳云。其中常委三人,即博古、張聞天、盧福坦,由博古負總責。
這么一來,不是中共中央委員的博古和張聞天,一下子被擢為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的常委,而且排名于原政治局委員盧福坦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