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沒有人接腔,在一片沉暗闃黑之中,吳指南只能從些微響動揣想:李白大約是摸索著囊中所攜之物,一陣敲磨攛掇,還帶著金鐵交鳴之聲。很快地,便生起了野火。片刻間火勢稍稍大了些,煙燎撲面,可以嗅出那燃物是谷皮麥秸之類,雜以松脂柏膏,沖鼻一陣異香,久久不散。
直到火勢突地大了,光灼熱炙,倒教吳指南眼簾上乍然蒙上殷黃,那黃光隨即淡了些,吳指南勉強眨著眼,眨得淚水如泉,盈盈涌出,隨即模模糊糊看得見些許形影,先前那一陣眩盲,算是過去了—他漸漸可以看見夜暗中的細浪,還可以認出不遠處一口疊架著護欄護蓋的廢井;就在他面前三數(shù)尺開外,的確生起了數(shù)圍方圓的明火,鐵架銅盤,應該就是李白同那僧方才敷設的了。
一陣一陣的東南風不時擾動著白煙,李白則目不轉睛地凝視著煙的去向,也像是在等待著那煙再往空中躥升,接著,他猛然甩袖出手,將一卷紙擲在烈火燒烤的銅盤之上,也就是轉眼之間,紙卷發(fā)了藍色焰苗,隨即漫染作一團晶亮,居然若有去意,乘風而起,火星逐高逐散,就在十丈上下之處,灰燼騰飛于夜色,煙靄則沉隱于湖光。
然而,李白始終不發(fā)一言。吳指南一壺幾乎飲盡,意興飽滿復闌珊,忍不住盡作忿氣發(fā)了,斥道:“汝大事辦了否?某小人,不通文字,遮莫使某裝聾作啞,不聞不問,然則即此你我便海角天涯,各散一方,豈不兩般快意哉?”
李白一向不作怒聲,也一向不擅應付他人怒氣;尤其是對吳指南,總只能變些手段哄慰。于是隨手朝空一指,那是暮春荒月十八的月輪,不圓不缺,無甚可觀。李白權且這么一指,逕向湖邊走去,正想著該數(shù)說些新奇巧怪的言語,好消解吳指南的懊惱,不料一條魁偉的身影應指而出,端端正正招呼了一句:“太白果然在此!”
吳指南聽得這一聲喊,陡然一驚,來人雖非刻意作勢,卻中氣飽滿,回音繚繞,一時間湖山震蕩,連遠方的波濤,亦隨之嗡嗡然作甕中之鳴。李白也大感意外,沒想到這般夜晚,如此郊坰,居然還有能叫得出他字號的訪客,便迎步向前,一面拱手為禮,一面道:“貴客枉駕而來,有失遠迎……”
話還沒說了,來人一揮大袖,閃身避過李白的一揖,倒有幾分意思是沖著吳指南說話:“汝后生嘈鬧喧嘩,豈不怕驚動了洞庭龍君?”
這人形軀高大近丈,深目隆準,一張闊嘴微微前拱,倒有幾分鳥喙的形貌。他穿著一身及踝的紫袍,手中握著綠玉杖,頭上戴著一頂小金冠,恰恰裹住朝天一髻,那金冠燦爛奪目,形制與李白所見過的吏員所系戴的官帽絕不相同,卻別有一番華貴的氣派。最為奇特的,是他的肩膊上扛著一頭似熊非熊、似羆非羆的怪物,不時左張右顧,睛光猛厲,但是這怪獸的嘴吻卻一逕上揚,竟帶著些許溫馴的笑容。
“原本應該拜臨貴寺才是?!边@人一矮身,坐在荒圮的井闌上,對那僧人說道,“可是屋宇狹仄,不如趁此風涼—風涼么,亦趁酒香。”說著,舉起綠玉杖一指,揚眉注目,盯著吳指南腰間酒壺,道:“汝亦好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