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小說還依賴于很多其他的制約因素,但我沒法一一披露。要調(diào)制一部成功的小說,有些配方作者得要秘而不宣。
※
至于《波多里諾》,我說過,我想要以1204年在大火中燃燒的君士坦丁堡開始我的故事。因為根據(jù)我的設(shè)計,波多里諾會偽造普雷斯特·約翰寫的一封信,并參與亞歷山德里亞城市的創(chuàng)建,我不得不把波多里諾的出生日期定在1142年前后,這樣在1204年他就已經(jīng)六十二歲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故事必須先從尾聲開始,波多里諾要通過一系列的倒敘講述他過往的豪情壯舉。這完全沒問題。
但是波多里諾是在離開普雷斯特·約翰王國之后的歸途上路過君士坦丁堡的。那封假冒的祭司王親筆信據(jù)史載是在1160年前后被偽造或流傳開去的,而在我的小說中,波多里諾杜撰這封信,是要說服紅胡子腓特烈?guī)П蚰莻€神秘王國挺進。所以,即便波多里諾花上十五年左右的時間,先是來到那個王國,待在那兒,經(jīng)歷成百上千的奇遇,又安然脫身去君士坦丁堡,他也不可能在1189年之前開始他的歷險(而且,歷史上有證據(jù)表明紅胡子腓特烈是在那一年開始東征的)。那在1160年和1190年之間,天知道我能安排波多里諾做些什么呢?他為什么不能在發(fā)出那封偽造信之后立即開始他的探險行程呢?這個問題和《傅科擺》中電腦的使用給我提出的難題是類似的。
這樣,我就不得不讓他忙活著,并不斷推遲他出發(fā)的日期。我不得不編出一系列突發(fā)事件,讓故事一路推進到12世紀末。但也正因如此,小說—不僅在波多里諾心中,同時也在讀者眼里—營造了一份欲望的陣痛。波多里諾憧憬著普雷斯特·約翰的王國,但必須不斷地延遲他的求索,于是他對祭司王的王國的渴望也愈演愈烈。我希望,讀者對那個王國的興趣也隨之提升。這又一次體現(xiàn)了制約因素帶來的優(yōu)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