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寬厚 造物所忌,曰刻曰巧。圣賢處事,惟寬惟厚。古訓(xùn)甚多,今不詳錄。
(四)吃虧 古人云:“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古時有賢人某臨終,子孫請遺訓(xùn),賢人曰:“無他言,爾等只要學(xué)吃虧?!薄 ?/p>
(五)寡言 此事最為緊要??鬃釉疲骸榜啿患吧唷?,可畏哉!古訓(xùn)甚多,今不詳錄。
(六)不說人過 古人云:“時時檢點自己且不暇,豈有功夫檢點他人?!笨鬃右嘣疲骸肮院穸∝?zé)于人?!币陨蠑?shù)語,余常不敢忘。
(七)不文己過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蔽冶婍氈倪^乃是最可恥之事。
(八)不覆己過 我等倘有得罪他人之處,即須發(fā)大慚愧,生大恐懼。發(fā)露陳謝,懺悔前愆。萬不可顧惜體面,隱忍不言,自誑自欺。
(九)聞謗不辯 古人云:“何以息謗?曰:無辯。”又云:“吃得小虧,則不至于吃大虧?!庇嗳陙韺掖谓?jīng)驗,深信此數(shù)語真實不虛。
(十)不嗔 嗔習(xí)最不易除。古賢云:“二十年治一怒字,尚未消磨得盡?!钡业纫嗖豢刹槐M力對治也?!度A嚴(yán)經(jīng)》云:“一念嗔心,能開百萬障門?!笨刹晃吩?!
因限于時間,以上所言者殊略,但亦可知改過之大意。最后,余尚有數(shù)言,愿為諸君陳者:改過之事,言之似易,行之甚難。故有屢改而屢犯,自己未能強(qiáng)作主宰者,實由無始宿業(yè)所致也。務(wù)請諸君更須常常持誦阿彌陀佛名號,觀世音地藏諸大菩薩名號,至誠至敬,懇切懺悔無始宿業(yè),冥冥中自有不可思議之感應(yīng)。承佛菩薩慈力加被,業(yè)消智朗,則改過自新之事,庶幾可以圓滿成就,現(xiàn)生優(yōu)入圣賢之域,命終往生極樂之邦,此可為諸君預(yù)賀者也。
常人于新年時,彼此晤面,皆云恭喜,所以賀其將得名利。余此次于新年時,與諸君晤面,亦云恭喜,所以賀諸君將能真實改過不久將為賢為圣;不久決定往生極樂,速成佛道,分身十方,普能利益一切眾生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