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大學校園里再平常不過的一天,實驗心理學的教授和學生們魚貫進入講堂就座,等待一位著名科學家關(guān)于人類思維對周邊世界的感知方法的演講。主講人出現(xiàn)了,他身著粗呢外套,頭發(fā)邋遢,聽眾們完全無法把這樣隨意的形象與他即將講解的高深問題聯(lián)系在一起。講了幾分鐘之后,他突然略帶狡黠地指著不遠處說:“諸位請看,這兩張桌子的形狀和大小是完全相同的?!?/p>
聽眾們聽聞后紛紛好奇起身看,結(jié)果是有的人皺著眉頭不以為然;有的人露出尷尬的笑容—這位科學家顯然錯得離譜;還有一部分人探著腦袋不停地變換角度,想看看這樣做是否能得到不一樣的視覺效果;甚至還有人無奈地認為如果整堂課都如此荒誕,那么也許沒有繼續(xù)聽下去的必要了。
在持懷疑態(tài)度的聽眾紛紛退場之時,這位科學家不為所動地繼續(xù)演示那些看似荒誕的真理。他鎮(zhèn)定地拿出一張印有一個紅色平行四邊形的透明幻燈片,并用一臺投影儀將其投射到第一張桌子的表面,使兩者完全重疊。隨后,他將幻燈片順時針旋轉(zhuǎn),并以同樣的方式投射到第二張桌子上,結(jié)果投影與桌面的大小也是完全重疊的,備感無聊的聽眾們不禁一片嘩然。當科學家來回移動幻燈片時,原先講堂的沉寂被一陣陣笑聲打破??茖W家的嘴角浮現(xiàn)一絲得意的淺笑,在隨后的講解中,他向聽眾們介紹了眼睛接收、大腦記錄、思維處理視覺信息的全過程。
難以置信嗎?眼見為實,不如做個實驗:找一張足夠狹長的紙繞桌面一周,然后再在另外一張桌面上重復一次。如果你發(fā)現(xiàn)這兩張桌面的輪廓并不能完全吻合的話,那么唯一的解釋就是你的實驗做錯了,因為事實上這兩張桌面的確是一模一樣的。
那么,為什么我們都被眼睛欺騙了呢?
視覺認知錯誤:兩張桌子完全相同
你和課堂里的學生一樣,掉入了著名的視覺陷阱—這是一種能夠阻礙我們正確識別一組物體真實面目的錯覺。我們將這種錯覺稱為認知錯誤,它同時也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慣性思維,使我們在認知、記憶、推理和做決定的過程中犯下錯誤。
天才心理學家羅杰·謝潑德(Roger Shepard)對混淆視聽的技術(shù)樂此不疲,造成視覺認知錯誤的“謝潑德的桌子”就是由他創(chuàng)造的:當我們看到兩張桌子的表面時,我們的視網(wǎng)膜能夠正確辨識出它們是形狀相同、大小相等的。換句話說,視網(wǎng)膜能準確辨識兩張桌面。然而,當視網(wǎng)膜將信息傳遞到主管視覺的大腦皮層后,大腦通過對信息的加工并開始對深層因素進行思考時,認知錯誤就此產(chǎn)生。
兩個桌面的形狀完全不同,大腦毫不費力地產(chǎn)生了這樣的錯誤認知。這是因為大腦能自然而然地將在紙上及視網(wǎng)膜上的二維圖形轉(zhuǎn)化為日常生活中的三維圖形,通過思維的自動處理過程,將三維世界中的情形強加到我們所看到的畫面中,而意識作為我們思維的反射,將這種幻覺照單全收。因此,當科學家堅定不移地告訴我們這兩張桌面的輪廓完全相同時,我們的意識做出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認為他在胡說。自然選擇賦予了人類和其他大型動物在三維世界中游刃有余的思維本能,但也正是因為我們適應(yīng)了三維的世界,大腦才會對桌子的二維圖形信息進行意識上的更正,并使它們呈現(xiàn)出在三維世界中“應(yīng)有”的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