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夏天,李嬸要賣的這60大桶酸梅湯,是從啥時候開始準(zhǔn)備的呢?李嬸瞇起眼來想了想,說,去年九月底十月初,桂花開的時候,就要準(zhǔn)備這一季的糖桂花了呀。
想要酸梅湯里的那股桂花香濃得化不開,桂花要用開了才三五分的。那時節(jié),李嬸每天乘坐5點半的頭班公交,到東郊的山里去找野桂樹。桂花開得最稠密時,枝腋之下,密密的小花攢成了一個個“黃菠蘿”。桂花采下來后,不能曬,只能放在廊下陰干里面的露水,然后要先拿鹽漬一下,讓那股甜蜜又清遠(yuǎn)的香收起,藏在花深處;之后再用糖腌漬,桂花就迅速塌癟下去,一笸籮的花,就腌成了一小瓶。
李嬸熬的是老古法的酸梅湯,是從中藥鋪里買了烏梅、山楂、甘草等中藥材,像熬中藥一樣熬到味濃色釅,然后把酸梅湯潷出,添一半水熬第二次。把兩次熬出的酸梅湯混在一起,再放冰糖調(diào)味,加入一小勺糖桂花攪拌均勻,晾透后放在冰柜里冰鎮(zhèn)。最后倒入包了棉胎的保溫筒里,抬出去賣。
這樣的酸梅湯,我們小時喝過,開胃爽口,一個盛夏,沒有空調(diào)也痱癤不生。
只是現(xiàn)如今,城里的孩子誰還喝酸梅湯呢?24小時開著空調(diào),熱渴了,打開三開門冰箱,里面果汁、可樂、運動汽水,應(yīng)有盡有,誰還會到太陽曬得熱辣辣的窄街上,找那朵遮著擱保溫筒的小樹陰?你還別說,李嬸的生意不壞,她的小顧客,都是住工地鐵皮屋的小孩——放暑假了,被在工地上打工、在菜場上賣菜的父母接到城里來,享受這難得的團(tuán)聚時刻。
這些小孩子,多有兄弟姊妹,男孩居多,大約是鐵皮屋太悶熱的緣故,干脆利利索索刨了個光頭,天天在外面玩得一頭汗,連頭皮都曬黑了。李嬸聽到他們的旱冰輪子在水泥路面上發(fā)出快活而粗啞的叫聲,抬眼望去,多半會笑。這都是些什么樣的旱冰鞋!完全是粗陋的手工焊接作品,笨重得像小坦克一樣,可玩的人一點不在乎,照樣哧溜得興高采烈,跟哪吒腳踩風(fēng)火輪一樣。
玩渴了,就會來買酸梅湯,一塊錢一杯,比超市的冰可樂便宜多了,還冰涼振齒,酸甜可口。午后,早上5點就起床煮酸梅湯的李嬸困了,就讓他們自己找錢,自己接酸梅湯喝——保溫筒上有個水龍頭,放一杯酸梅湯不到半分鐘。
看到一個玩旱冰的小男孩放酸梅湯,慢慢擰開龍頭,小心翼翼接了冰涼濃釅的一杯,那孩子驚奇地看到,杯壁上吐出了那么多晶亮的小水泡泡,而外壁也迅速起了一層水霧;那孩子一口喝掉了三分之一杯,小小的身胚里發(fā)出滿足的嘆息,然后他忽然提出了一個看似不合情理的要求:“奶奶,我還能加一口?”
帶他前來的小姐姐正用眼神喝止他,李嬸看見了,笑了:“加吧加吧,好小子,這么大一點人兒,很會儉省過日子呢?!币幻嬉怨膭畹难凵?,看那孩子大膽伸出手去,把酸梅湯加到凸出杯口一薄層,晃晃悠悠快淌下來,一面寬慰他:“慢慢喝,別嗆著。喝完了,奶奶幫你擦擦汗。”
果然,李嬸是帶著臉盆和熱水瓶的,特意兌了溫水,替那孩子把頭上臉上的熱汗拭盡了,在那孩子的屁股上輕拍一掌:“熱熱鬧鬧玩去吧,這才是小孩子該過的日子;等你到了我孫兒這么大,酸梅湯也沒心思喝了,旱冰也沒空滑了,要上補(bǔ)習(xí)班了吶?!?/p>
眼看著那孩子像一顆流星,哧溜進(jìn)了栽滿國槐樹的小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