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阿隆和“意識形態(tài)的終結”(5)

雖敗猶榮的先知 作者:馮克利


利普賽特在《政治人》一書中談到“捍衛(wèi)文化自由大會”——1955 年9 月在意大利米蘭以“自由的未來”為題召開的大會。在這次阿隆也在場的會議的閉幕式上,哈耶克激烈指責與會的西方國家來自各派的學者和政治家,擔心他們對社會民主主義的寬容態(tài)度,會葬送西方社會的個人自由。但據利普塞特說,看來“只有他一個人為這種普遍的趨勢感到不安”,與會的絕大部分人,并不想糾纏在自由社會的原則問題上而傷了和氣。相反,會上談論最多的是那個息事寧人的話題,即“意識形態(tài)的終結”。造成哈耶克在這次會議上的孤立狀態(tài),當可歸因于他在捍衛(wèi)自由社會時,一貫是從理念的層面抱著毫不妥協的精神。因此在許多像阿隆那樣并不反對哈耶克的人看來,他有時表現得過于觀念先導了。阿隆四十年代初就與哈耶克在倫敦相識,卻始終對他敬而遠之。就像法國那些所謂親英美的思想家杜爾哥、孟德斯鳩和托克維爾等人一樣,阿隆大概是20世紀法國人中間同哈耶克所倡導的立場最接近的人物之一,不過他依然是個法國人,他熱愛自己祖國的文化,那里的社會背景使他無法完全認同哈耶克從市場秩序中推導出來的神奇作用,但我以為他們的抱負是一樣的——這抱負看起來經常是在煞各種理想的風景,因此不那么具有“抱負”氣象,但這抱負確確實實也不能算小,因為它關系到全體國民的自由、安寧和幸福。

巴維雷茲:《歷史的見證——雷蒙·阿隆傳》,王文融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年11月

雷蒙·阿隆:《雷蒙·阿隆回憶錄》,劉燕清等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年5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