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幾歲到五十一二歲的爸爸們經(jīng)歷了很多事情。這一代的爸爸雖然很有頭腦,但是年輕時家境過于貧寒,因此他們沒能得到充分的幫助。另外,兒時因為生活艱辛,或者因為與父母的矛盾日漸激化,這一代的爸爸從沒有和父母進行過真摯誠懇的交流,在學習上也沒有得到過父母的特別關(guān)注。他們總會在心里打算,如果自己做了父親,一定不會讓自己的孩子因為貧窮而讀不起書。再看這一代爸爸與兄弟姐妹的關(guān)系,這里可以用一部電影的情節(jié)來巧妙地形容這種關(guān)系,這一代的爸爸的大哥總是可以得到父母的資助去讀大學,而自己卻因為沒錢而不能接受大學教育,然而受到父母支持的大哥卻對父母不管不顧,把父母推給下面的弟妹贍養(yǎng),下面的弟妹只得一點點地湊錢充當父母的贍養(yǎng)費。另外,在進入社會后,眼看著那些接受過良好教育、留學歸來的人升職,四十幾歲的爸爸即使業(yè)務能力精湛,但因為不會英語,也只能在升職面前望洋興嘆,憤懣不已。所以他們都下定決心,無論如何也要讓孩子學好英語。因此,這些爸爸從不會對家務事上心,只會一心埋首于外面的工作。他們每天要認真工作、努力賺錢,還要對付各種各樣的酒席應酬,幾乎沒有和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
四十幾歲爸爸的孩子現(xiàn)在大部分已經(jīng)在讀初中或者高中。這些孩子就是那些成天大喊著“爸爸只知道工作和忙自己的事情,我只要成績下降,他就會讓我去上補習班。我不要去補習班”的人。事實上,這些爸爸心里想的是“即使在酒桌上與人應酬,我也要賺到孩子的課外輔導費”。爸爸和媽媽一樣,為了可以給孩子更好的生活,他們一直都在不辭辛勞地賺錢養(yǎng)家。但是,如果他們在下夜班或者出差之后疲憊地回到家中,看到的卻是孩子歪歪斜斜地躺在沙發(fā)上看著電視,然后向自己討要新款手機的情景,他們就會被激怒。買一部新款手機,這些爸爸又不知道要辛苦多少個日夜,而孩子卻不知道努力學習,只是一味地索取。對于這些四十幾歲的爸爸而言,他們的苦衷不能被家人所理解,他們一直都有一種悵惘、不滿的情緒。他們在抗議,別人可以去留學,唯獨自己不可以,沒有得到父母資助上不了大學的自己,為了生計,不知喝了多少自己從來就不喜歡喝的酒,周末還要在高爾夫球場接待客戶。這些爸爸們也想要有半刻閑暇,但是孩子每天都在跟自己要零花錢,妻子還會問自己:“你是不是更喜歡外面?”為了賺錢,爸爸們犧牲了太多太多,但是家人卻對此表現(xiàn)得過于自私和冷漠,他們只能感到不公和郁悶。然而,四十幾歲爸爸們最大的錯誤就在于不善于溝通。他們沒有與妻子和孩子針對自己為什么要如此努力賺錢、自己受到的是什么樣的待遇、自己在哪些事情上感到有壓力、為什么自己希望孩子好好學習等等這些問題進行開誠布公的交流。
這些爸爸并不希望妻子出去賺錢。很多四十歲到五十一二歲的爸爸對妻子都有這種想法:“我會賺錢養(yǎng)你的,所以為了我可以一心一意拼事業(yè),你要照顧好孩子,最好可以把家務操持得井井有條?!倍蟛糠值钠拮右捕紩]有任何異議地接受丈夫的這一想法。這樣一來,夫妻雙方就算是默認了彼此的領(lǐng)域。所以四十幾歲爸爸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難道就不能讓我少操點心嗎”。其實他們可以更直截了當?shù)卣f:“我愛你們。我現(xiàn)在努力工作就是為好好養(yǎng)育你們。所以我有可能不太會關(guān)心你們。你們讓我省點心吧。”
這顯然不是一個好爸爸應有的樣子。那種以為只要可以賺很多錢、解決經(jīng)濟上的問題,孩子就可以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想法簡直就是妄想。40~50歲的夫妻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各司其職就可以把孩子照顧得很好,所以那時他們并不會感到有任何不安,但是當孩子開始讀初中、高中時,如果孩子的成績沒有達到爸爸要求的標準,那么丈夫就會對孩子的學習進行干預,這也會使夫妻間的隔閡越發(fā)白熱化。因為這時候妻子和孩子會詰問他,為什么一直都不作為的爸爸在這件事情上要突然擺出爸爸的權(quán)威,他們會看爸爸這個存在很不順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