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單是對于婚姻的看法,媽媽和自己同時代的人有很大的差異,關(guān)于離婚這件事她的看法更是與眾不同。
“離婚不是件可以輕率決定的事,但如果兩個人已經(jīng)不再相愛,在一起所帶來的痛苦多于快樂,這樣在一起還有什么意義?也許分開還比較好些。”媽媽常這么說。
媽媽來自一個沒有人出現(xiàn)過離婚的家庭,雖然爸爸和家里安排的妻子離婚,但這是在爸爸認識媽媽之前很久的事。離婚在她的時代并非不可能,但是很少見。即便夫妻住在一起比離婚還痛苦,但是他們還是會在一起,這就是那個時候社會的規(guī)范。
媽媽有一個干女兒叫海倫,在我們?nèi)矣?949 年搬到香港不久,她認識了威廉而想和丈夫漢克離婚。當時,海倫和漢克已有個五歲的女兒依琳。
這樣的決定對海倫的家庭是一個巨大沖擊。首先,在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離婚還是被認為是不道德的事,讓人不齒;其次她的家族里有人有過外遇,但從沒有人離婚。
更糟的是,海倫想和漢克離婚后,便立即和威廉結(jié)婚。
束手無策的海倫父母,希望身為海倫義母的媽媽能勸勸海倫,讓她放棄這個極為“荒唐”的事,媽媽也答應和海倫談一談。
在和海倫談心之前,媽媽決定先和海倫的父母溝通她自己對這件事情的看法,因為她的想法和他們很不一樣。媽媽反對海倫離婚是基于良心而不是道德。
媽媽認為海倫不該在此時提出離婚拋棄漢克,因為他才剛剛遠離家鄉(xiāng)來到香港,在這里無親無故,幾乎連一句粵語都不會講。
一如預料,媽媽并沒有說服海倫,她還是和漢克離了婚,與威廉結(jié)婚。
即使很多親友都沒有出席,爸媽還是參加了他們的婚禮;因為媽媽覺得自己終究是海倫的義母,還是應該去參加。
海倫離婚之后,爸媽還是常和漢克見面,待他就如家人一般,并告訴他,我們家就是他的家,一個永遠歡迎他的地方。媽媽經(jīng)常邀他來吃飯,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比如農(nóng)歷新年、中秋節(jié),也一定請他來家里團聚。
我相信漢克也把我爸媽當成家人看待,這是媽媽所希望的,然而對我和葳姐來說,漢克就是漢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