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門,伍門,從哪兒來的?伍子胥。這個人,我們都知道,為了過昭關(guān)一夜白頭,京劇《文昭關(guān)》就寫這個。當(dāng)年,他哥哥、他爸爸都被楚王給害了,他自己跑出來,吃盡千辛萬苦,淪落到吳國街頭,身無分文。沒辦法,他會什么?吹簫。他就在街頭吹簫行乞,碰上了吳王闔閭,當(dāng)時叫公子光,得到了他的賞識和重用。后來,子胥打回楚國,將楚王掘墓鞭尸,報了仇。所以,后來有些要飯的也學(xué)伍子胥,帶點兒響器,快板是一樣,還有別的,有的吹竹笛,有的彈琴。伍家門要飯都講賣點兒手藝,主要是樂器,就像北京的地下通道,有流浪歌手在那兒唱歌:如果有一天,我老無所依……面前放個碗,你愿意給就給點兒,給一百二百不嫌多,給十塊八塊也不嫌少。這就是伍家門。
再往下,李家門,這又指什么呢?宋朝時候,宋仁宗的生身母親,是李太后。李太后當(dāng)年生了個孩子,被另外一個跟她爭寵的太后陷害,貍貓換太子,就把這孩子換走了。李太后蒙冤被趕出宮,在寒窯里,受盡一十八年苦,弄得雙目失明。幸虧包公陳州放糧經(jīng)過這兒,得知她是當(dāng)今圣上的生母,就把她弄回宮了。這李太后在寒窯里住了十八年,幸虧得到了兩個要飯花子的接濟,給她吃,給她喝。當(dāng)然,在二人轉(zhuǎn)里,這倆要飯花子被合成一個人,叫范中華,有《范中華別母》,演員痛哭流涕,唱得催人淚下。當(dāng)初,這兩個要飯花子接濟了太后,太后后來回了宮,要感謝這倆花子,他們卻怎么也不愿意進宮,那怎么辦?就給他們一個褡褳,是太后當(dāng)年盛黃絲龍帕的褡褳,有三尺三寸三。有了這褡褳,你滿天下都能要,所以,凡是身前搭著個褡褳,里頭裝點兒干糧要飯的,都屬于李家門,而且有規(guī)定的,是奉旨行乞。我們看《武狀元蘇乞兒》,蘇乞兒不就是奉旨行乞嗎,也是李家門。
還有索家門,這跟朱元璋有關(guān)。朱元璋當(dāng)年當(dāng)過和尚,也當(dāng)過要飯的,窮困潦倒的時候,眼看就餓死了,在廟里頭碰上個姓索的乞丐,這乞丐給他做了一頓飯,菠菜葉、白菜幫子、餿豆腐加點兒剩米剩面,弄到一塊兒,把他救活了,這一鍋叫什么?珍珠翡翠白玉湯。后來,朱元璋當(dāng)了皇上,就要封這個姓索的乞丐,誰知,他也不愿意進京:那這么著,天下你隨便要,我給你個信物,什么呢?一對牛胯骨。據(jù)說,珍珠翡翠白玉湯里頭,要放上??韫俏秲焊?。這一對牛大胯的胯骨賞給他,啪啪打擊起來,能夠發(fā)出非常悅耳的樂調(diào),而且??韫谴蚣绨?、打胳膊肘、打膝蓋,也能發(fā)出悅耳的聲音,邊打邊唱,后來就管這個叫牛骨數(shù)來寶。 現(xiàn)在,這個樂器還有,北京有一個耳朵不大好使的孟欣,孟老爺子,他還會使這個,噼里啪啦一打,“北京城九城門……”,還能唱這個。牛骨數(shù)來寶,兩頭各拴鈴鐺,總共十三個鈴鐺,左邊拴六個,右邊拴七個,為啥?過去,南七北六,十三個省,我隨便要。我們看老舍先生的《茶館》,一開場有個大傻楊,他打的那個,就是牛骨數(shù)來寶。
最后一個,是高家門。相傳,后唐時期有個進京趕考的書生叫高文舉,一路之上盤纏花沒了,沒辦法,就用手敲著裝筆的竹筒,這邊手打著節(jié)奏,這邊沿街要飯。后來,他高中狀元了,便對當(dāng)初一塊兒要飯的人很是感激,就形成了后來的高家門。
其實,我們的現(xiàn)實社會,毋庸諱言,各個地方乞丐還很多。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個,我活不下去了,沒吃沒喝的,人是不是得求生?那你要有吃有喝,就接濟我一把,這是人之常情;第二個,還有一些人好吃懶做,就不愿意干活,反正餓不死我就行。只要有這兩種情況,世界上就永遠都有乞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