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世紀60年代,毛澤東同志就曾提出,希望能夠加強對于宗教問題的研究。毛澤東同志在《關于加強宗教研究問題的批語》中這樣寫到:
關于加強宗教研究問題的批語[1 ]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三十日)
這個文件[2]很好。但未提及宗教研究。對世界三大宗教(耶穌教、回教、佛教),至今影響著廣大人口,我們卻沒有知識,國內沒有一個由馬克思主義者領導的研究機構,沒有一本可看的這方面的刊物?!冬F代佛學》不是由馬克思主義者領導的,文章的水平也很低。其他刊物上,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寫的文章也很少,例如任繼愈[3]發(fā)表的幾篇談佛學的文章,已如鳳毛麟角,談耶穌教、回教的沒有見過。不批判神學就不能寫好哲學史,也不能寫好文學史或世界史。這點請宣傳部同志們考慮一下。
毛 澤 東
十二月三十日
根據手稿刊印。
注釋
[1] 這個批語寫在中共中央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三十日轉發(fā)中央外事小組、中央宣傳部關于加強研究外國工作的報告的指示稿上。
[2]指中共中央外事小組、中央宣傳部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五日關于加強研究外國工作給中央的報告。報告說,開國以來,隨著外交活動和國際斗爭的開展,研究外國的工作,做出了不少的成績。但是,目前在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還遠不能適應當前形勢的需要,不能很好地為國際斗爭服務。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準備加強和擴充研究機構,培養(yǎng)研究人才,在統(tǒng)一指導、分工協作、動靜結合、內外交流的原則下,積極開展研究外國的工作。(一)由有關各部分別負責,新建一批研究機構,加強現有研究機構。(二)在高等學校中建立研究外國的機構。(三)加強和擴充高等學校中有關國際政治的院系。(四)逐步建立地方上對外國研究的工作。(五)加強各外事機關,特別是駐外使館的調查研究工作。(六)加強國際研究工作中的協作。(七)采取“動靜結合、內外交流”的辦法,培養(yǎng)研究干部。(八)成立國際研究領導小組。
[3]任繼愈,當時任北京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