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獻帝也不是傻子,也知道自己的皇帝寶位坐到頭了,而且明白這樣被架空的皇帝干著也沒多大勁,不如自己識趣點卷鋪蓋走人,給人家讓位,沒準兒還能留一條活命。于是,這一年冬十月,漢獻帝很配合地派人帶著符節(jié),捧著皇帝的璽綬和詔書,表示讓位給魏王曹丕。
曹丕三次上書推辭。獻帝執(zhí)意要讓,“就你了,我不干了,我真不干了”,曹丕說“不行不行,我干不了”。這么讓了三回,再讓下去就沒勁了,演出到此結束了。曹丕筑起高壇接受皇帝璽綬,繼皇帝位,祭祀天地山川,改國號為魏,建元黃初,大赦天下。
對于獻帝劉協(xié),曹丕還是很尊重的,封他為山陽公,允許他仍然使用漢朝的歷法,行皇帝的禮儀,用皇帝的音樂,把他的四個兒子封為列侯。與此同時,曹丕對自己的祖先也進行了一番追認:祖父魏太王曹嵩為太皇帝;父親魏武王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母親卞氏為皇太后。于是,曹操就被稱為魏武帝,曹丕就是魏文帝。
曹丕登基稱帝,正式宣告了東漢劉氏王朝的終結,中國歷史從此進入到三國時代。雖然小說《三國演義》從公元184年黃巾之亂開始,但是實際上真正進入三國是在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的時候。
那么,對于曹丕篡漢自立,劉備、孫權有什么反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