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出生到讀初中三年級,我都住在樂山張公橋附近。張公橋在樂山很有名,是一座非常漂亮、非常古老的建筑。它建于明代,據(jù)說是當時一位姓張的富商出資修建的,人們?yōu)榱思o念他,所以取名張公橋。
因為是我讀小學時上學、放學的必經之地,張公橋在我的童年中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它是一座三洞石拱橋,中間有兩個做成“魚嘴”形的橋墩,造型非常別致,橋墩下面圍了一圈臺階。整個橋的下面(河水流過的地方)鋪了一層青石板,石板上常年長滿一層軟絨絨、綠茵茵的青苔。
當開春的河水漲至離石臺階臺面只有兩三厘米高時,我們每天放學后都會跑到橋洞下去涉水。夏天時,臺階自然就成了最理想的用于乘涼坐的“石凳”??梢韵胍姡瑑簳r的我們,每天放學后,坐在“石凳”上,把赤腳插在“痙人的水”中,河水清澈見底,橋洞中微風習習,小腳板不時踩在軟絨絨的
青苔上,自由行走,隨意戲水,任性歡鬧,那是一種多么令人回味無窮的場景??!
張公橋的上方(緊靠張公橋)是一片被稱為“雪地”的田野?!把┑亍倍址浅:寐?。實際上它的面積并不大,但在我們看來,它卻非常廣闊。再加上它有一個極富詩意的名字,所以在我們的心目中,那是一個充滿了美麗與神秘的地方。它的確非常美麗,非常神秘,它的土質黝黑、肥沃。五月,它是小麥;七月,它是稻谷;十月,它是篝火;冬天是青紗般的薄霧把它神秘地繚繞。那是我們童年捉迷藏、追蜻蜓、抓蝴蝶、撮魚蝦的地方,所以,我們熟悉它的泥土味,知道它的青草香。
今天,“雪地”早已不見了,昔日的“雪地”被那些樂山人變成了中心站、聯(lián)運站,變成了五金門市、家裝市場,變成了“云頂”歌舞廳、休閑娛樂城、洗腳中心。更慘的是張公橋。一座幾百年的古橋,不知有多少代樂山人與它同呼吸、共命運,結下了深厚的感情,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按理說,我們把它作為寶貴的遺產來珍視,作為古老的文物來保護都還來不及呢;但那些樂山人偏不,硬是把它廢了。他們不僅拆了高北門的明代城墻(當時看得老子心頭滴血),而且還把張公橋的石欄桿打了,用水泥把橋身、橋墩糊了,使一座古雅的散發(fā)著濃郁歷史氣息的殷紅色石拱橋變成了一堆不堪入目的灰撲撲的現(xiàn)代水泥墩子。(想起來了,我?guī)讱q時的張公橋,它的橋頭還有四個“橋頭堡”。實際上是用石頭砌成的四個小亭子,立在橋兩邊欄桿的當頭,大約有兩米高,一米見方,有點類似于神龕,里面還供有神像,常燃著香火。)你說,拆城墻、糊水泥時在任的那些市長、市建委主任該不該拘留、關禁閉?照我說,至少應該勞教一年半才對。
順便說一句,要是樂山的古城墻不拆,不被破壞,能夠保留其原始風貌、古舊本色的話,說句老實話,那個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平遙古城又算得了什么。平遙城墻是泥巴壘的,樂山城墻是條石砌的,其規(guī)模、其壯觀哪里是平遙可比乎!樂山城墻被毀真是太可惜,太可恨,太可憎了。不要說在四川你很難找到這樣的城墻,就是在全中國你也休想再發(fā)現(xiàn)與之類似的建筑。媽喲,你說那些 “社制人”、那些“飯店子”樂山佬是不是造罪?作孽?滋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