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看到了一條橫江索橋。橋很高,橋索由麻繩、竹篾編成。跨上去,橋身就猛烈擺動。越是猶豫進退,擺動就越大。
在這樣高的地方偷看橋下,一定會神志慌亂。但這是索橋,到處漏空,由不得你不看。一看之下,先是驚嚇,后是驚嘆。
腳下的江流,從那么遙遠的地方奔來,一派義無反顧的決絕勢頭,挾著寒風,吐著白沫,凌厲銳進。我站得這么高還能感覺到它的砭膚冷氣,估計是從雪山趕來的吧。但是,再看橋的另一邊,它硬是化作許多亮閃閃的河渠,一片慈眉善目。人對自然力的調理,居然做得這么爽利。如果人類做什么事都這么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樣。
都江堰調理自然力的本事,被近旁的青城山作了哲學總結。
青城山是道教圣地,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國土生土長的大宗教。道教汲取了老子和莊子的哲學,把水作為教義的象征。水,看似柔順無骨,卻能變得氣勢滾滾,波涌浪疊,無比強大;看似無色無味,卻能揮灑出茫茫綠野,累累碩果,萬紫千紅;看似自處低下,卻能蒸騰九霄,為云為雨,為虹為霞……
看上去,是人在治水;實際上,卻是人領悟了水,順應了水,聽從了水。只有這樣,才能天人合一,無我無私,長生不老。
這便是道。
道之道,也就是水之道,天之道,生之道。因此,也是李冰之道、都江堰之道。道無處不在,卻在都江堰作了一次集中呈現。
因此,都江堰和青城山相鄰而居,互相映襯,彼此佐證,成了研修中國哲學的最濃縮課堂。
那天我?guī)е冀叩臏喩硭畾?,在青城山的山路上慢慢攀登。忽見一道觀,進門小憩。道士認出了我,便鋪紙研墨,要我留字。我當即寫下了一副最樸素的對子: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我想,若能把“拜水”和“問道”這兩件事當作一件事,那么,也就領悟了中華文化的一大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