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羅伊瞇起了眼睛?!叭烁静涣私馑?。”她坦言,她仍舊在為讓人更了解水而努力。
如今的拉斯韋加斯,已與她于1989年9月勉強接任拉斯韋加斯水資源管理局局長時大為不同。當年,拉斯韋加斯的市民人均日用水量為348加侖。在20年后的2009年,他們的人均日用水量只有240加侖。馬爾羅伊領導有方,使這座沙漠城市的人均日用水量下降了31%。
更令人稱道的是,整座城市的總用水量幾乎與1999年持平。拉斯韋加斯市區(qū)和城郊人口新增了68.5萬人,相當于增加了一半人口,卻根本未多用水。請留意,1999~2009年間有幾年是用水大年—2006年城市的總用水量達到頂峰—但是,確實是治水得法,才使拉斯韋加斯的長足發(fā)展成為可能,其中,水功不可沒。而且,馬爾羅伊成為叱咤風云的局長也是因為治水有功。澳大利亞和印度管理水務的老總們對她欽佩得五體投地。
許多名流巨賈因為締造了拉斯韋加斯而名揚四海。遠的有名震江湖的黑幫頭目巴格西·西格爾、邁耶·蘭斯基和霍華德·休斯,在現(xiàn)代商業(yè)巨子中,有響當當?shù)氖返俜颉ろf恩,他大手筆創(chuàng)建了長街標志性的5家豪華酒店—海市蜃樓、金銀島、百樂宮、永利和萬利酒店。但是,倘若沒有水,就沒有今天眾所周知的拉斯韋加斯,因此,實際上是帕特里夏·馬爾羅伊造就了現(xiàn)代的拉斯韋加斯,或者,按她本人的說法,是她任現(xiàn)代的拉斯韋加斯自由地成長。
對拉斯韋加斯的發(fā)展舉足輕重的這位女強人,了解這座城市和從事管理水資源工作卻是出于偶然。馬爾羅伊的父親是常駐德國的美國空軍文官,一家人在美國生活時間短暫,馬爾羅伊在慕尼黑讀完了高中,上了3年大學。她打算在美國完成學業(yè),贏得了位于拉斯韋加斯的內(nèi)華達大學的全額獎學金?!爱敃r,我得拿著地圖才能找到拉斯韋加斯。”她感慨道。她在昔日破舊的沙漠玫瑰酒店,即如今的紐約賭場酒店,度過了在拉斯韋加斯的第一夜。
完成學業(yè)后,雖然她又考取了斯坦福大學德國文學方向的研究生,可是由于家庭經(jīng)濟狀況,她只好參加工作。她留在了拉斯韋加斯,自1978年起,開始在克拉克縣當行政助理。不久,她加入了該縣的院外游說活動團,并在卡森市立法會議期間成為立法機構的一員。當拉斯韋加斯水資源管理局公開招聘副局長時,雖然是二把手,只負責水利工程、水利運營和水資源管理,馬爾羅伊還是抓住了這次契機。
“現(xiàn)在想來,當時只是在尋找一條退路,”馬爾羅伊如是說,“我已下定決心,寧愿剁掉手腕,也不想鞍前馬后地為法官們跑腿。”她認為,1985年時她進入的水資源部門,“是一家標準的傳統(tǒng)供水機構:我們工作的重點依然沒人注意。我們還得懷著父母官的態(tài)度,沒有人比我們更清楚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