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本章所說時間是“大約”,換言之不確定。
以可信度為標準,中國歷史可以劃分為這樣四個時代:一是神話時代,二是傳說時代,三是半信史時代,四是信史時代。神話時代指遠古時期,從盤古開天地到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和神農(nóng)氏時代。傳說時代指公元前27世紀至公元前23世紀。與神話時代明顯不同,傳說多少有點事實存在,即使全屬虛構(gòu),也比神話更嚴謹些。半信史時代指公元前23世紀至公元前8世紀,特點是事實成分大增,有的得到考古文物支持,但仍然屬于神話傳說,有時候一連數(shù)百年一片空白,有紀年也只是后人推算。信史時代指公元前9世紀50年代之后迄今,公元前841年文字記載開始得以保存,再沒斷過。
“成康之治”屬于半信史時代,雖然很接近信史時代,但還是令人疑竇叢生。西周歷史從武王滅商至幽王亡國,其間總年數(shù)也沒個定論,有的說257年,有的說285年,有的說296年,有的說305年,有的說352年,有的說386年,甚至有的說400多年——相差100多年,差幾代人呢!我這里遵從296年之說。所以,關(guān)于本章的紀年千萬不可忽略“大約”二字。
我在《歷史上的60年》一書開篇的開頭寫道:縱觀中國封建3000年,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我的最深印象,概而言之一句話:黎民百姓不敢奢望有個好官府,只夢想僥幸逢個好官吏,僥幸逢上他們心情好,不要因為夫妻床上不和諧或蚊蟲叮咬而動怒…… 寫這本書的時候,我腦袋里始終籠罩著這段文字,因為中國歷史上都是人治。僥幸碰上好帝王,就出盛世;不幸碰上壞帝王,就出亂世。這一特點,貫穿著中國數(shù)千年的歷史。
正如有哲人說:人們自己創(chuàng)造自己的歷史,但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盛世也不是他們隨心所欲地創(chuàng)造,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而也是在他們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chuàng)造。所以,在敘述盛世之前,首先允許我對其歷史條件作個簡要介紹。
“成康之治”之前,中華民族已有數(shù)千年歷史,并也有被稱為“盛世”的時期。
堯舜盛世:堯與舜是傳說“三皇五帝”中第四、五帝。儒家對他們非常崇拜??鬃淤澝勒f:大哉,堯之為君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煥乎,其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