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得出我的結論:所有的一切都有生命,生命應分為自然生命(例如人、動物、植物等)與物質生命(如石頭、水、氣體等,不包括經過化學變化制作出來的物質,如塑料、油漆等,合成物沒有生命)?;蛘咭部煞Q其為變化的生命和不變化的生命,所有自然生命只不過是物質生命其生命中的一個印記,如果兩者產生關系,那么也可以說,自然生命是物質生命的一段記憶。舉例來說,一個人珍藏了一生的一塊寶玉,他卻無法永遠地帶走它;但對玉來說,無論它是被埋在土里還是重新被其他人賞玩收藏,它將永遠存在于世。而它所經歷的一切,僅成為它的記憶,人或者土中的微生物,也許會讓它破碎或者被沁色,但是無法對它造成實質上的改變。
物質生命以我們無法得知的方式進行交流、以與我們截然不同的方式生活、也許他們也有成長,即使沒有成長也不奇怪,因為它們不需要成長,所以他們相對永恒地存在。
古代神話經常會出現(xiàn)石頭變成人或者物體與生命相聯(lián)系的故事,例如賈寶玉的那塊有靈氣的寶玉、孕出孫猴子的石頭、以及孫悟空那根能自由變大變小的金箍棒等,在我看來,凡是人變物、物變人,其實與古人對“生命”的認識有關,那時候的人們沒有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他們敬畏自然,與世間萬物和諧相處,這一切引導了他們對物質生命的一種正確認識、對生命無限性、對大“生命”的一種默認。而現(xiàn)代人就是太過于聰明,也可以說過于自作聰明了。
我們所在的地球,經歷過數(shù)次大消亡事件,雖然今天的我們無法感知億萬年前的枯榮,但是生命更迭的奇跡卻的確存在著;主宰萬物的上帝是否存在、諾亞方舟故事的真實性無法考證,而地球歷經2.9億前的二疊世,2.51億年前的三疊世,幾億年或者幾千萬年的變動不爭的事實,我認為每一次變動實際都是“地球”這一生命主體的自我調整,而恰恰是被我們當做沒有生命的石頭、水等,卻可以理直氣壯地重新定義“生命”,它們把我們字典里的生命變成化石,它們可以以“生命主體是否永恒存在”這一標準的來制定“生命”的標準。如果它們愿意的話,如果它們愿意思想的話。
而向來自負的我們,對此卻將自卑到無力反駁。
為了更形象一些,為此發(fā)生了一個故事:一輛由很多地球人操縱的宇宙飛船從地球出發(fā),經過漫長而艱難的飛行,他們來到一個從未發(fā)現(xiàn)過的星球上,他們著陸后為眼前從未見過的星球景觀而欣喜若狂,并且對此行的目的——“發(fā)現(xiàn)外星生命”充滿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