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支援“本·麥·克里”號航空母艦,英國將俘獲的“安妮”號和“雷文二世”號德國戰(zhàn)船改裝成水上飛機母艦,組建一支小型特混編隊,由聯(lián)隊司令薩姆森指揮,部署到東地中海和紅海海域,其主要任務是破壞土耳其的海上交通線。1915年,為阻止土軍對蓋利博盧半島守軍的補給供應,這支特混編隊攻擊了位于馬爾馬拉海海域的土耳其運輸隊。達達尼爾海峽戰(zhàn)役結(jié)束后,該編隊又前往其他海域執(zhí)行了一系列戰(zhàn)斗任務。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世界列強都在加緊建造自己的水上飛機航母。意大利海軍主要作戰(zhàn)區(qū)域是亞得里亞海域,陸基飛機可以輕而易舉地在該區(qū)域完成巡邏任務。即便如此,任何一支有著航空意識的海軍都不會忽視艦載機這種先進的作戰(zhàn)及巡邏手段,因為它不僅可以延長飛機航程,同時風險性又很小。1916年,意大利海軍對兩艘武裝氣球駁船進行了改裝。而在此之前的1915年,他們還實施了另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將一艘6500噸(6400長噸)的商船改裝成“歐羅巴”號水上飛機母艦,并于1915年開始服役?!皻W羅巴”號搭載8架水上飛機(2架偵察機和6架戰(zhàn)斗機),前后甲板分別建有一個大型機庫,最大理論航速12節(jié)。1915—1916年,它被部署到意大利的布林迪西駐防;1917—1918年,它又被部署到發(fā)羅拉。
與此同時,沙皇俄國也希望在其已有的氣球母艦成功經(jīng)驗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水上飛機母艦。為此,沙俄海軍于1913年購買了3860噸(3800長噸)的“亞歷山大德拉女皇”號商船,將其改建成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建有兩個機庫,搭載4架水上飛機,另有1架備用飛機。1915年2月,這艘重新命名為“奧莉莎”號的水上飛機母艦開始服役并部署到波羅的海,緊接著于1916年參加了庫爾蘭和芬蘭灣的軍事行動。在1917年俄國革命發(fā)生后被封存起來。從1923年開始,它又重新開始從事商業(yè)航運。
1913年,沙俄黑海艦隊從英國購進兩艘大型貨船,并把它們改裝成“航空巡洋艦”。改建工作從1914年開始,于1915年11月底完成。此二艦在艦艉各建一個飛行甲板,艦艏各建一個大型機庫,可容納6—8架水上飛機。最后,這兩艘艦船被命名為“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號和“沙皇尼古拉一世”號,編入黑海艦隊服役。1916年2月,它們參與了對黑海南岸的土耳其示古爾達克煤港發(fā)動的襲擊。在艦炮實施猛烈轟擊之后,水上飛機母艦的艦載機向港內(nèi)投擲了38枚炸彈,德國“厄明加德”號近海船被擊沉,這是一戰(zhàn)期間在空襲中被擊沉的最大一艘商船。1916年,沙俄黑海艦隊向羅馬尼亞政府租借了3艘4572噸(4500長噸)的商船,并將其改裝為航空巡洋艦“戴基”號、“圖拉真皇帝”號和“羅馬尼亞”號。1918年4月,這3艘軍艦在塞瓦斯托波爾和新羅西斯克被德軍俘獲。緊接著在一戰(zhàn)停戰(zhàn)時,又落入?yún)f(xié)約國集團之手,隨后物歸原主。
德國人對于大型飛船非常偏愛。在緊張局勢進一步升級時,德國人想在飛船的正側(cè)面,懸掛當時非常昂貴的大型炸彈,但炸彈垂直的外形對飛船的起飛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當然就更談不上穩(wěn)定性了,尤其在強風的情況下更加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