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橫濱暗殺團謀刺鐵良(5)

暗殺:義烈千秋的壯舉 作者:左玉河


自洋務運動以來,朝廷大員、封疆大吏中思想開明者日不稀見,尤其在援引留學人才方面頗為積極。當時海外學成之優(yōu)秀青年,雖常被清政府內的保守派斥為激進分子,卻仍被各省督撫爭相延攬,委以重任,如良弼之重用吳祿貞、李經羲之重用蔡鍔、趙爾豐之重用尹昌衡等等,已成一種比較普遍的現象。如蔡鍔剛從日本士官學校畢業(yè)時,李經羲就與趙爾巽、端方等人展開了一場人才爭奪戰(zhàn),最終李經羲勝出。而慈禧太后在中日間島談判之后,對撰寫《間島問題》一文的留日學生宋教仁贊不絕口,當即就要征他入朝為官。宋教仁經過慎重考慮后,婉轉給予拒絕。

這種情況說明,辦理新政的清朝當政者在使用像留學生這類新式知識分子方面,還是比較大膽的。

這些新式革命青年進入清政府的統(tǒng)治中樞后,不遺余力地在清軍中灌輸革命思想,進行反清排滿宣傳,策動軍隊起義,終于促成了辛亥革命的成功。武昌首義時,湖廣總督瑞徵雖是保守派,但若追溯革命成功之遠因,實與此前端方、張之洞等人在湖北編練新軍、興辦新政有著莫大關系。

李茂楨的祖父李興銳(1827—1904) ,字勉林,湖南瀏陽人。他早年隨曾國藩鎮(zhèn)壓太平軍,以軍功起家,但人品一向受人敬重。當清軍攻下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燒殺擄掠,慘不忍睹,唯李興銳有不忍之心,出資購買義冢一區(qū),收埋滿城尸骸。1870年,他任直隸大名府知府。旋調江蘇,與彭玉麟規(guī)劃長江水師,修筑沿江炮臺。1875年,總辦上海機器制造局。后歷任津梅關道、長蘆鹽運使、廣西布政使。1900年,升任江西巡撫后,浚治鄱陽湖,導水入江;整頓厘捐,創(chuàng)設農工商局等。在舉辦清末新政方面,他奏請開特科,設銀行,修農政,講武備,成果斐然。

1904年,李興銳以77歲高齡就任兩江總督,以其一貫開明作風及年老體衰等原因,對革命黨之經營確有好處。若因刺殺之事而受連坐之殃,除卻反清革命事業(yè)將會因小失大之外,對這位晚清名臣及其家人也會產生滅頂之災。

正因如此,章士釗等人接受了李茂楨的請求,取消在南京下關刺殺鐵良的行動。

下關行刺計劃取消后,因華興會此時正在策劃長沙起義,故萬福華等人匆匆趕赴湘省援助,擬于十月“萬圣節(jié)”——慈禧太后壽辰,湖南大小文武官員集中慶賀時,突然在長沙萬壽宮發(fā)難,拋擲炸彈作迅雷一擊,以配合武裝起義。但因革命黨人云集長沙,人數已逾三千多人,引起了清廷的高度關注。湖南地方當局嚴加戒備,刺殺行動未能實現。湖南巡撫陸元鼎聞知華興會在長沙起義的消息后,立即在長沙大捕革命黨人。黃興、宋教仁、陳天華等人聞訊,被迫離開長沙,逃亡上海。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