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當凱瑟琳·格雷厄姆打電話來時,巴菲特中學(xué)時代一起經(jīng)營彈子球生意的伙伴唐納德·丹利正在奧馬哈看望他。當天,凱瑟琳·格雷厄姆非常擔心《今日美國》會對《華盛頓郵報》采取行動,巴菲特極力安慰她。讓唐納德·丹利感到詫異的是,她竟然在電話里和他聊了半小時之久。
巴菲特擔任了一段時間的董事之后,就開始督促凱瑟琳變得更有主見一些。有一次,凱瑟琳讓巴菲特到華盛頓協(xié)助她一起參加一項談判。
“不,我就不去了?!卑头铺貙λf,“你自己去談吧!”
“那好吧!那你告訴我該出價多少?”凱瑟琳又問道。
“別光問我,你自己想想,肯定能算得出來。”
盡管如此,但實際上巴菲特的影響力已經(jīng)滲透到《華盛頓郵報》的每項重大決策之中了,尤其是他勸阻凱瑟琳不要盲目參與那些近乎白熱化的媒體資產(chǎn)搶購大戰(zhàn)。相對而言,凱瑟琳·格雷厄姆只是一個傳媒業(yè)新手,一旦遇到發(fā)展勢頭強勁的大都市公司的董事長湯姆·默菲,以及似乎看到好東西就會出手的蒂姆斯·米勒等傳媒大鱷,她總是心驚膽戰(zhàn)的。她也很想跟隨他們的腳步,但是巴菲特卻在旁邊不斷提醒她不跟進并不是罪過。
肯塔基州的報紙發(fā)行人巴里·賓厄姆提出,只要凱瑟琳·格雷厄姆的報價不低于甘尼特報業(yè)集團,他就愿意把《路易斯維爾信使報》和《路易斯維爾時報》轉(zhuǎn)手。凱瑟琳·格雷厄姆自然馬上就給巴菲特打了個電話。盡管巴菲特意識到這一報價高得驚人,但他還是沒有明確表態(tài),以免打擊凱瑟琳·格雷厄姆的積極性。從某種更微妙的意義上來說,這樣做效果反而更佳,因為校長充分信任一名小學(xué)生,那么這位誠懇的小學(xué)生也絕不會辜負校長的期望?!耙绖P瑟琳是多想做成這筆生意呀,” 唐納德·格雷厄姆評價說,“但她最終還是放手了。”
還有一次,那位曾想投資登普斯特爾機械制造廠的戴維·斯特拉斯爾想把一家有線電視公司賣給《華盛頓郵報》。他在紐約與巴菲特和凱瑟琳·格雷厄姆一起吃了頓飯。兩人交談時輕松愉快的氣氛給戴維·施特拉斯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與此同時他也預(yù)感自己的計劃要落空了。
“凱瑟琳對有線電視公司很感興趣,”戴維·施特拉斯爾回憶道,“她非常老練,考慮的是公司的戰(zhàn)略發(fā)展,但我對自己說,‘巴菲特是不準她花那么多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