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巴菲特傳》第7章 接手伯克希爾·哈撒韋(1)

巴菲特傳(紀念版) 作者:(美)羅杰·洛溫斯坦


命運使然,馬薩諸塞州的新貝德福德經歷了兩次而非一次的短暫經濟騰飛。這座城鎮(zhèn)是從歐洲移民到美國的清教徒建立起來,經歷了英國人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時期的劫掠,后來又成為世界捕鯨業(yè)的貿易中心。被海水浸透的潮濕的鵝卵石一直鋪到碼頭,這碼頭曾給新貝德福德帶來無限商機,同時也給這座城鎮(zhèn)帶來了風險,因為巨鯨有可能會在碼頭擱淺。當?shù)氐囊幻T赫爾曼·梅爾維爾說:“這座城鎮(zhèn)也許算得上是美國東北部最宜居的地方了?!蹦敲矗@座城市的財富又來自何方呢?“去看看遠處環(huán)繞著大樓的那些捕鯨叉形狀的標志吧!你就能找到答案了……它們都是從海底拖到這里來的?!?/p>

在美國內戰(zhàn)時期,捕鯨者們蒙受了巨大的損失。當賓夕法尼亞州開挖出第一口油井后,新貝德福德的命運開始滑坡。然而新貝德福德人在搖搖晃晃中還是挺直了腰桿,這要歸功于他們的先見之明,把一些資本投到了別的領域。早在1847 年,新貝德福德的捕鯨者們認為可以減少對靠海吃飯的依賴性,于是就籌資建造了一家紡織廠。后來他們又建成了一座紡織廠,并以捕鯨人阿庫什尼特的名字命名,標志著這一城鎮(zhèn)資本流向的轉變。最后,在新貝德福德,約有1 億美元投入了紡織業(yè),即使在休漁期,船塢上依舊堆滿了從美國南部運來的成捆的棉花。在20 世紀初葉,新貝德福德的70 家紡織廠生產出來的上等棉布在全美是最多的。

對于新貝德福德人而言,有一條經驗是很重要的:資本是流動的。輪船也許會腐爛,但是利潤卻不必和船長的燈一起沉入大海。這一點使得這座城市里最大的紡織廠維持了近100 年的歷史。

哈撒韋制造公司是由霍雷肖·哈撒韋于1888 年創(chuàng)辦的。公司創(chuàng)辦時資本金只有40 萬美元,投資人主要是捕鯨者,這從它坐落在考夫大街面朝大海的位置就可以明顯地看出來。當年《新貝德福德晚間標準報》

寫道,這家蒸蒸日上的新企業(yè)將“雇用大約450 名工人,有3 萬個紗錠同時開工”。這家紡織廠最初的一個投資人叫赫蒂·格林,她是一個以“華爾街巫婆”的綽號而臭名昭著的吝嗇鬼。隨著國家對棉布需求的不斷增長,哈撒韋制造公司和整個紡織業(yè)都在走向興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因為軍隊對制服和布匹的需求狂漲,紡織業(yè)的利潤也大量增加。在新貝德福德,有3 萬名工人(幾乎占到勞動力總數(shù)的一半)都在紡織廠工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