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胡小懶從沉浸在被表揚的喜悅中,到接到新任務(wù)又沉浸在抱怨中,再到最后想明白了,大半天的時間過去了。胡小懶多希望自己不忙的時候,它能走得慢一點兒,可這家伙鐵面無私,毫不留情。
吃過午飯之后,胡小懶覺得有點困,難得清閑,睡會兒吧!睜開松惺的睡眼,已經(jīng)1點半了??促Y料吧!今天,他想著先看看并消化一下項目資料,心里有個大概。對胡小懶來說,他最喜歡干的就是這樣的活兒了,不用太費腦子,挺悠閑地看看資料,喝一杯綠茶,享受著陽光,實在太美好了!況且,這點活兒很快就干完了,根本用不了多長時間。想到這里,胡小懶的心頓時雀躍了,還有點久違的小激動。其實,喜歡拖延的人都這樣:做事時不是先撿著重要的做,而是撿最容易的做,把要事放到最后。
想得挺好,可計劃趕不上變化。下午,部門臨時決定開會,這一開竟然就是兩個多小時!臨近下班,胡小懶的資料也沒看完?!八懔?,不是還有晚上嗎?帶回家得了!”胡小懶收拾好東西,帶著資料,走出了公司大門。
晚上,在電視、電腦面前,胡小懶自以為強(qiáng)大的意志,瞬間就崩塌了。一轉(zhuǎn)眼就到了12點,資料只在臨睡前翻了兩頁,他想:“不是還有明天嗎?”結(jié)果,一沓子資料被他抱在懷里,相擁而眠了。這一天,就這么稀里糊涂地匆匆而去了,再不復(fù)返。熟睡的他可能并未察覺,有一個可怕的、難以擺脫的惡魔——拖延癥,已經(jīng)悄悄地盯上了他。
有位哲人曾說過一句精辟的名言:“毀滅人類的方法非常簡單,那就是告訴他們還有明天。因為告訴他們還有明天,他們就不會在今天努力了?!?/p>
歌手兼演員迪恩馬丁,在歌曲《明天》中敏感地捕捉到了“稍后思維” (later thinking)的精髓。在這首歌中,馬丁唱到一扇破損的窗戶、一個滴水的龍頭,以及其他拖延的后果。他反復(fù)唱著一句歌詞:“明天馬上就到?!痹~作者非常了解這種經(jīng)典的拖延思維效果:既然“將來做”總是更合適,于是“現(xiàn)在”可以做得很少。
明天,是拖延者們給自己的心理安慰。他們習(xí)慣性地把今天要解決的事拖到明天,希望明天一切都會好轉(zhuǎn)。如果說一件事不存在截止期限,那么拖延自然是再美好不過的事,因為總會有明天??纱蠖鄶?shù)情況下,一件事總會有期限,這就跟牛奶咖啡有保質(zhì)期是一樣的,你根本不敢也不愿意去錯過這個期限,這一刻拖延了,下一刻你就得拼命地找補(bǔ)。
胡小懶也以為明天很美好,把看資料的事全部寄托在那里,可憐的他絲毫不知道——不珍惜今天的人,其實根本沒有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