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科學家對初生嬰兒是否具有高級智慧越來越好奇,很多科學實驗證明,嬰兒并非完全被動、無助,很多嬰兒剛出生就表現(xiàn)出對環(huán)境的控制與選擇。科學家們甚至假定存在一種嬰兒的語言,他們之間有一種類似交流的身體信息,觀察嬰兒與嬰兒之間的行為與情緒,發(fā)現(xiàn)他們比成人更能實現(xiàn)同步性。
心理學有個“視崖”實驗,在地板上劃出一種類似陡崖的線條,嬰兒們爬到那兒會選擇折返,仿佛他們能預感到危險。一個沒有睜眼的嬰兒哭泣的時候,不同的女性去擁抱他并不能讓他停止哭泣,但當母親靠近他擁抱他時,他很快便破涕為笑。
在產(chǎn)科實習的時候,我曾經(jīng)也做過嬰兒的護理工作。那時的嬰兒出生以后會與母親隔離24~48小時,躺在一張?zhí)刂频膵雰捍采希粋€挨一個,每張床足足要躺下10個嬰兒。醫(yī)生需要觀察并記錄嬰兒是否吃奶,是否有尿與胎便,皮膚是否有黃疸,呼吸是否均勻。等到嬰兒有了胎便,進食、呼吸、心跳、膚色一切正常,母親才可以領(lǐng)孩子出院回家。
在我的感受中,大多數(shù)嬰兒都很安靜,沉睡的時間很長,醒來也不那么興奮。哪怕你逗他,輕輕地撫慰他,他似乎也不太情愿與你互動。當他們的父母在窗外張望時,許多嬰兒會奇怪地醒來,躁動,甚至哭泣。所有的嬰兒共用幾個奶瓶與奶嘴,愛哭的嬰兒得到給食的頻率就高一些,對那些不怎么吃奶的嬰兒,我們需要用奶嘴在他嘴邊摩擦,促進他進食。如果嬰兒不吃東西,胎便排不出來,就不能出院回家。
很多母親告訴我,嬰兒領(lǐng)回家后就變得活躍多了,吃與拉的頻率明顯加快。當我的女兒出生時,醫(yī)院產(chǎn)后護理已經(jīng)更加人性化,嬰兒出生后梳理干凈就立即放回母親的身邊。她在母親身邊睡得很踏實,醒來就要吃奶,可是對初產(chǎn)女性來說,奶水都來得比較慢,你會明顯看出她的不滿與不耐煩。后來奶水好了,女兒的情緒也越來越好,會笑,臉上總掛著一種怪怪的笑容,似乎很自得。
看著那張可愛的、皺皺巴巴的小臉,每個父母內(nèi)心都會體驗到一種巨大的震撼,一種母性或者父性的復蘇,讓母親堅強,讓父親溫柔。嬰兒仿佛天生就知道誰是他的母親,那小家伙眼睛沒有睜開,卻知道乳房在哪兒,知道吮吸,知道什么時候該哭,什么時候該笑。我們會想,這小家伙到底是否知道自己的存在,知道多少,又是如何知曉的。人類的嬰兒期比我們所知的所有生命系統(tǒng)的襁褓期都長,這是進化的結(jié)果還是嬰兒在有效利用父母資源還難以確定。也許人類的嬰兒天生負載的信息量就很大,需要更長的時間去喚醒。
我猜想,嬰兒出生時會釋放一些信息,這些信息不僅僅是嬰兒體膚散發(fā)的激素,激發(fā)著父母身體內(nèi)的改變,更主要是一些不能用言語去理解與解釋的信息系統(tǒng),也許是行為與情緒信息,也許是生命場與能量,支配與浸染著他的環(huán)境。心理學比較重視遭遇與初始狀態(tài),每個父親最好不要錯過孩子初生時刻與孩子的接觸,相信彼此之間一定會發(fā)生一些奇妙的連接。一對父母如果親自經(jīng)歷了孩子所有的成長過程,跟孩子的感情會很深,如果孩子從小在別處長大,深度的感情也許難以建立。俗話說,“過了這村沒這店”,在合適的時間陪伴孩子對雙方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錯過了合適的時間,父母再想補償會很難,甚至終身難以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