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龍蝦往事(1)

舊時光的味道 作者:許億


我們習慣將小龍蝦叫做龍蝦,至于那真正的海產(chǎn)大龍蝦,說老實話,我吃過若干次,只有一次用剩下的蝦殼煮了一碗泡飯,才吃出那份龍蝦的甘美。其他的時候,每次一兩筷子,或許確實美味,但從未盡興。吃大龍蝦的時候,往往是很高端的商務宴請,人生最痛苦的時候莫過此時,面對滿桌美味,卻心思旁移,交杯換盞,說言不由衷的客套話,卻無暇也無心取一筷心儀之味細品。

龍蝦在我們傳統(tǒng)的做法只有一種,就是剪掉螯鉗與腿腳,拿掉蝦頭上的殼,剪掉兩邊的胰腺,取出蝦黃,再抽掉尾筋。清洗后,將剪好分開的蝦黃、螯鉗、蝦段一起放炒鍋里爆炒,加料酒、糖、醬油炒至紅色,再加入先前炒好的洋蔥青椒,最后加鹽翻炒片刻即可。家常龍蝦味道鮮美,下酒下飯總相宜。最好的是用龍蝦汁澆飯,味美之極,難尋第二,好吃到往往一碗米飯下肚全然不知肚子已飽,還想續(xù)飯。而且,手指因剝蝦殼留有余味,怎么洗總難洗干凈,數(shù)日不散。不過,如今似乎再也沒有什么東西能在手上留下這么強烈的味道了。

龍蝦在過去是廉價的東西,一是人們嫌臟,因為龍蝦一般生長在陰溝小河,數(shù)量繁多,幾乎成災;再如前面所言,龍蝦打當(收拾、處理的意思)起來繁瑣而且危險,稍不留心就會被鉗到,所以我們并不經(jīng)常食用。龍蝦廉價還有兩個表現(xiàn),一是那時候比較流行的炒蝦仁,據(jù)說經(jīng)常用龍蝦仁代替。還有就是著名的蟹黃包子,據(jù)說也常用龍蝦黃冒充蟹黃。鹽城原來有一家著名的早點店,因抗戰(zhàn)時候劉少奇吃過,就得名奇園。我記得那時候一籠肉蒸餃不過兩元,一籠蟹黃蒸餃卻要十六元,所以在盛傳蟹黃是由龍蝦黃替代的情況下,我們基本上望之卻步,甚至得出所有的蟹黃包子皆假的結論。直到這些年去揚州,在某一家早點店的后廚看到剝蟹現(xiàn)場,親眼目睹那些堆積如山的蟹殼,過去的陳見才有所改觀。在揚州冶春茶社,點的蟹黃包子,也確實吃出大塊的蟹黃。

說到奇園,又想到一些題外話。我外婆退休以后,除了打麻將,早上就出來鍛煉,還經(jīng)常帶我和弟弟去奇園吃點心,一來二去,和奇園的一個做蒸餃的大媽熟悉了。每次去,我們總能不用排隊而先取到點心。若干年后,外婆與這個大媽說合,希望我和她的女兒處對象,于是我們也就被長輩們安排去喝了一次茶。她女兒相當坦誠,第一次見面就講在家碗都是她父親洗的。我家也是這個情況,所以仔細考慮了下,為了不使將來在洗碗問題上扯淡,也就就此拜拜。不想一兩年后,又經(jīng)人介紹,此女和我的表哥也就是我外婆的孫子處上對象并結了婚。再過了一年不到,又離了婚。從此,家人佩服我有先見之明。

我外婆家的旁邊,現(xiàn)在的高檔住宅的下面,原來都是一些小溪小溝,每每夏天時候,孩子們都在那里用青蛙釣龍蝦。我從小就是一個缺乏實踐能力的孩子,青蛙我是逮不住的,于是央外婆去買水雞(青蛙)。有了青蛙以后,我提竿獨釣,但印象中幾乎就沒有過收獲。其他的孩子釣得不亦樂乎,甚至有孩子釣到興起,直接拿小籃子涉水撈蝦,收獲甚巨。而我一竿下去,水波不動,風平浪靜。到斜陽西下,孩子們提著戰(zhàn)利品三兩離去的時候,我深恨狡猾的龍蝦對我的歧視,收兵回營,好在家里外婆已經(jīng)燉好了水雞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